中医艾灸治疗疾病保健身体

浏览 7

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道用火的时候,艾灸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透热、扩热、传热、温补以防治疾病之目的。灸法治疗范围广泛,尤其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更为适宜。其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以下6方面: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灸法其性温热,能起到温通活血作用。临床上可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四肢活动障碍、关节疼痛以及中风偏瘫等。

回阳复脉,温中散寒灸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等穴,对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以及命火不足、肾阳虚冷所致的阳痿、遗精、带下、夜尿频数等,均有良效。

调和营卫,升阳益气温灸肺俞、大椎、足三里等穴,临床上可治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经常用于伤风感冒或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别是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秋之交灸肺俞、足三里2~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可增强体质、密固肌表,预防感冒、哮喘等效果尤佳。灸百会、中脘、足三里等,对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脱肛等,有升阳益气之功。

培补元阳,预防疾病秋冬季节常灸气海、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等穴,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预防疾病之作用。临床证实,灸足三里、气海等穴,有降低血液凝聚、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之作用,可预防脑血栓形成;隔姜灸足三里和悬钟穴有降压作用,如患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突感手指、足趾有麻木感,速灸以上两穴,能预防中风的发生;隔姜灸神阙穴(肚脐)15~20天,可使脾胃增运、六腑通畅,周身之气得以畅行,从而达到益寿保健之目的。又据报道,用艾灸足三里等穴,可治放疗后白细胞减少,改善患者虚弱症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扶补正气的目的。

健脾祛湿,疗痹止痛灸法有温经气、散寒邪、除湿气、止疼痛的作用。对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的痹证,以及年高体弱、气血虚亏、寒湿凝重的腰痛和脘腹疼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灸法,性温热,能散寒凝,如痈疽未熟者可使之消散,已熟者令其速溃。对年高体弱、气血不足而久不收口者,可使之收口生肌。灸法还有使白细胞升高、吞噬能力增强以及减少炎症渗出的作用。

想知道更多有关艾灸的信息,请访问http://tcms.fh21.com.cn/ts/aj/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