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习惯用中医的拔罐来治疗疾病或者去除疼痛、缓解疲劳等。拔罐也确实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但自行拔罐时的注意事项却很少有人留意,那么拔罐注意些什么呢?
预防晕罐和晕针一样,晕罐也是一种血管抑制晕厥。其发生率虽无针刺高,但也绝非罕见。临床表现和晕针类似,如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现瞬间意识丧失等。因此,应引起充分重视。选取适当体位拔罐疗法的体位选择原则是:局部平坦、松驰,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时间。因为局部肌肉紧张,不利于吸拔,而变动体位,可造成罐具脱落。在不影响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选卧位,一是此体位易于固定的操作,二是罐具脱落不易摔碎。避免烫伤应注意熟练掌握各种吸拔之法,动作要正确、迅速。每种吸拔法之注意点,已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机体凹凸不平处,特别是关节部位拔罐时,往往不易操作,即使拔住,也容易发生漏气。其实拔火罐除了注意事项外,原来拔罐后留下的印记是一种语言,传达人体的疾病所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不同的罐印其身体的问题亦不同。如果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罐印呈鲜红散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并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临床中有以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以治疗疾患的。)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湿邪。罐印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罐体内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映。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气证。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证。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证。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