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整脊疗法,又称“脊住(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以分筋弹
「概述」整脊疗法,又称“脊住(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伤损等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很早就为医家所应用。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称:“脊梁骨……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对损伤性脊椎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整复手法等已有较明确的载述。近代以来,本疗法的治疗范围有不少发展,不仅对颈椎、腰椎棘突偏歪等伤骨科疾病有较好疗效,而且还可广泛应用于由脊椎病变引起的某些疾病。
「基本内容」
通过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可促使患椎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从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使突出物易于回纳;通过拨正偏歪棘突,椎体关节得以恢复正常(或代偿性)的解剖位置,使之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即古医籍所称“骨合缝”、“筋入槽”),解除关节囊、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此外,对合并小关节僵凝者施以旋转手法,还能松解粘连,增加活动范围,缓解疼痛。
在应用本疗法时,术者应先用手指触按患者脊椎,检查各相关椎体棘突位置是否正常,患椎棘旁有无压痛,其椎旁筋肉是否变厚、挛缩、剥离等,然后采用相应的整复手法进行治疗。如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和诊断,冯天有提出有以下四个特征:(1)患椎棘突位置偏歪。医者用拇指做脊柱触诊时,可查知偏歪棘突的一系列体征;(2)患椎上下棘问隙一宽一窄;(3)患椎棘突旁压痛,或伴有向下肢放射痛;(4)患处棘上韧带有条索样剥离,触及钝厚,压痛明显。凡临床具备其中一、二个特征者,即可确诊。
「操作方法」
一、触按检查方法
1.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桡侧(或只以一手拇指亦可)呈“八”字形分布,沿患者脊柱纵轴由上至下,左右分拨按摸,以了解椎旁筋肉(棘上韧带)有无变厚、挛缩、钝厚及条索样剥离等病变情况。2.用拇指触按患者脊椎棘突,观察其是否偏歪。在正常情况下,棘突侧缘连线应与脊柱中心线平行,各脊椎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和各棘突上下角尖的连线应与脊拄中心线重迭。棘突偏歪时,患椎棘突上下角连线偏离脊柱中心线,患椎棘突上下角尖与其上下棘突的角尖连线同中心线呈相交斜线,棘突侧缘向外成角;患椎棘旁有明显的压痛。在触按过程中,可一手触按脊椎,另一手扶持其躯体,使患者身体前屈后仰,左右旋转,以反复比较。
二、整复手法
术者以左(右)手拇指顶住患椎偏歪的棘突,用力向对侧推按,以拨正偏歪棘突;右(左)手扶持患者躯体,使脊柱逐渐屈曲,并在向棘突偏歪一侧侧弯的情况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两手协同动作,推按一手先捺定顶住患椎棘突,在旋转的最后几度用力推按,偏歪棘突复位时指可下扪及弹跳感。此外,在施行复位手法前后,还应根据患椎筋肉伤损及病变情况,分别采用分筋疏理、拿点摩揉等手法以舒筋活血。
「适应证」
本疗法对损伤性脊椎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某些损伤性截瘫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有些病人甚而能收立竿见影之效。此外,对由脊椎病引起的高血压、心律失常、脑外伤后综合征、视力减弱或失明、耳聋等疾病也可在整复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疗效。
对颈椎病、外伤后头晕、脑外伤后综合征、耳目失聪及肩臂疼痈麻木等表现为头、面、颈、臂部位症状为主者,应在颈椎段检查和确定病椎部位,并施以相应的整复手法。
对心律失常、胃脘痛、肋间神经痛,腹泻等表现为以胸、腹部症状为主者,应在胸椎段检查和确定病椎部位,并施以相应的手法。
对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大小便障碍等患者,检查及整复手法应侧重于腰椎段。「禁忌症」
年老体弱者,妇女妊娠,月经期,伴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严重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患、肿瘤及骨结核等患者,即使术者手法极其娴熟,也慎用本疗法整复手法。
「注意事项」
1.应用本疗法,病椎定位准确是获效的前提,熟练的整复手法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检查病椎定位不准或疏漏,偏歪棘突方向判断错误,均可使疗效不显,甚至加重病情。整复手法必须准确,用力柔和,切忌粗暴。
2.治疗时一次整复不能拨正偏歪棘突,不宜连续施治,可以配合分筋琉理、拿点摩揉等推拿手法解除痉挛,然后再施以整复手法。某些病人要间隔数日施治1次,连续4、5次治疗才能拨正偏歪棘突,切忌急于求成。
3.在颈椎部位施用本疗法整复时,手法不当可能会刺激椎动脉而产生虚脱症,个别患者或可造成医源性脊椎伤损而导致高位截瘫等严重后果。
「按语」
临床资料表明,颈椎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患者平均施治本疗法四五次即可缓解或显效;有些病例一次治疗竟能霍然而愈。自从临床报道有数例颈椎病患者应用本疗法出现高位截瘫后,有人认为考虑到颈部解剖结构特点,不宜使用本疗法的整复手法。但多数意见认为颈椎病是一种综合征,对小关节交锁、紊乱及棘突偏歪所引起的颈部症状,本疗法不失为一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一般说来,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治疗手法的规律,即使初学者应用本疗法,给患者造成医源性损伤也是极为罕见的。此外,手法治疗后注意适当休息与功能锻炼相兼顾的原则,也是巩固治疗效果所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本疗法主治范围的拓展,更表明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中医独特疗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