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摩疗法

浏览 11

「概述」膏摩疗法是将中药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上,再施以推拿



「概述」膏摩疗法是将中药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上,再施以推拿按摩等手法,以发挥推拿按摩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膏摩之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后在武威出土的汉代医药简牍以及西晋王叔和《脉经》、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明代朱棣《普济方》、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清代赵学敏《串雅内外编》、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等历代医著以及推拿专著中均有记载。

「操作方法」

先按处方配制成软膏,然后将膏少许涂抹于体表穴位上,再进行按摩治疗。一般多用擦法、摩法、平推法和按揉法。膏摩所用处方的组成,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健筋壮骨等药物为主。

「适应证」

本疗法适用范围很广,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伤及五官等科,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偏瘫、口眼沸薄⑼捶纭⒐撬鹬淄础⑸私睢⒈站、便秘、夜啼、惊风、目暗赤痛、喉中息肉等症。

一、筋骨疼痛(蓖麻子、草乌头、乳香)涂摩患处,以手心摩挲至有火热之感。

二、诸风寒湿、骨肉酸痛(当归、细辛、肉桂、生地、天雄、白芷、川芎、丹砂、干姜、乌头、松脂、猪脂)摩患处。

三、风毒流注、骨节疼痛、筋脉挛急(白芷、防风、附子、白芍、当归、川椒、羌活、独活、藁本、川乌、细辛、僵蚕、生姜、黄醋、猪脂)摩患处。

四、风湿痹痛(大黄、黄芩、莽草、巴豆、野葛、牡丹皮、羊踯躅花、芫花、蜀椒、皂荚、附子、藜芦)摩患处。五、恶风毒肿、疼痹不仁(野葛、犀角、蛇衔草、莽草、乌头、桔梗、升麻、防风、蜀椒、干姜、鳖甲、雄黄、巴豆、丹参、羊踯躅花)摩患处。六、风湿疼痛(当归、细辛、桂心、天雄、生地、白芷、川芎、丹砂、干姜、乌头、松脂、猪脂)摩患处。

七、腰痛(附子尖、乌头尖、南星、朱砂、干姜、樟脑、丁香、麝香、吴茱萸、肉桂)用姜汁化如厚粥,烘热,置掌中摩腰。

八、伤筋、劳损、风湿痹痛(冬绿油加凡土林)摩患处。

九、身体不遂、偏枯口僻(乌头、莽草、野葛)摩患处。

十、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疼(当归、吴茱萸、乌头、莽草、蜀椒、川芎、白芷、附子)摩患处。

十一、伤寒心腹积聚、颈项腰脊强痛以及偏枯不仁(蜀椒、附子、升麻、巴豆、川芎、杏仁、狸骨、细辛、白芷、甘草、白术、当归)摩患处。

「注意事项」

1.膏摩方中多含有毒性药物,不可入口。

2.施用膏摩时,应注意防止损伤皮肤。

「按语」

膏摩为古代常用的药摩(膏摩、粉摩、汤摩、酒摩等)方法之一。所用配方历代记载颇多,后世趋向简化。如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痘疹诠》记载以热麻油按揉痛处,治腰痛,近代则常用冬青油膏或按摩乳之类。

膏摩疗法既有中药外涂后的药物作用,又有按摩疗法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是外涂疗法与按摩疗法的综合作用,同时又使得这两种疗法相得益彰,作用加强。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