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法教《指纹的认识》DD对《科学》三上《指纹》一课的使用意见与建议

浏览 8

《科学》三上《教师用书》指出,《指纹的研究》一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如“每个人的指纹是不是一样”,尝试用各种方法提取指纹,根据各实验小组的指纹的不同特点,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最后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本人在教学中遇到了二个实际问题。一是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难于取得一个清晰的指纹,为后继的指纹形状的观察研究与比较造成了困难;二是指纹的三种类型:弓形、箕形、斗形(或箩形),这是教科版科学课三上教师用书介绍的。但课堂实践中,三年级小学生对这三种名称的命名是陌生的,无论老师怎样引导,学生都感到不可理解,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城镇的大部分小学生对“簸箕”、“斗”、“箩”的具体概念不清晰造成的。

基于以上实践,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变拓印指纹的环节为直接在指纹上涂印泥或铅笔灰等方法着色,大大减少了课堂提取清晰指纹的过程,为本课的重点研究指纹的问题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证,而具体的提取指纹的技术性活动,可延伸到课外DDDD拓印一双手的10个清晰指纹。本人在探究多种方法提取最清晰的指纹体验上,也化去了一二节课的时间,才初步搞清了拓印的技巧,可见让三年级的小学生在10分钟左右用多种方法寻求一种最清晰的指纹拓印的方法技巧是有困难的。拓印指纹的环节只是本课时学生指纹问题探究的一个基础,真正的课堂重心应该放在“研究什么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上。如果拓印环节花时过多,势必影响后继学生探究。在其他班级教学中,由于避开了一个很化时的过程,采用直接观察,学生能轻易观察到自己清晰的指纹,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一般都能研究解决。而拓印下的指纹线条模糊,无法判断类型,看来,最形象最直观最清晰的指纹在我们自己身上,不需要作更多的准备。否则好比是用多媒体显示苹果一样,结果是倒不形象不清晰了,为了用多媒体而机械地用多媒体了,实际上是吃力不讨好。因此,特建议本内容教学中,把指纹的拓印或指纹标本的制作作为技术性内容作简单介绍,可引导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时空去体验尝试,实际上指纹的取样环节中只不过是对提出问题后的解决问题方法中的一种,并不是最好的一种。课堂理应寻求一种最省事又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方法。三年级科学课学生探究的是关于指纹的最基本的问题,局限于指纹线条形状的观察与描述,那为什么公安部门常常需要排印指纹?因为专业的指纹研究,例如在刑事侦察中对指纹的精确比对,需要更清晰的排印技术和更严密的比对方法,因此刑事侦察中必需对指纹进行高新技术取样,作科学鉴定,这时对人身实际指纹的肉眼观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二是变三种传统的指纹命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命名。在后来的教学中,在观察描述各个指纹形状特点后,(多媒体投影:三种指纹)让学生自己给指纹取名。一学生说这个指纹(指斗形有指纹)的形状一圈一圈的,像旋涡,像时光隧道,像人的眼睛;在众多的对斗形指纹的命名中,唯独“眼睛形”的命名是最容易使人接受的,哪怕是再缺乏生活经历的小学生也能欣然接受。课堂更令老师振奋的是另外一位学生给箕形指纹的命名是“像波浪”,像“耳朵”,又是一个既形象又最熟悉的命名“诞生”了,我随即指向弓形指纹,问:刚才的二种指纹一种叫眼睛形,一种叫耳朵形,那么这一种指纹可以取什么名呢?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出了“像眉毛”。下课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老师告诉他有几个“眼睛形”,几个“耳朵形”的研究发现。经查阅资料,生产指纹锁等指纹产品的专业公司,对指纹的形状的称呼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有的分为二种:涡形和弓形,也有的分为四种。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