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性J菌感染性、药疹性全身发疹性疾病三者之鉴别诊断 (一)病毒性全身发疹病 1.年龄:较小,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只有玫瑰糠疹、流行性出血热在中青年或成人多见。 2.皮疹与发烧[de]关系:多先有发烧后出皮疹。如麻疹发烧后第4天出疹、风疹发烧后第2天出疹,幼急疹发烧第4天烧退疹出等。 3.常在发疹初期有咽峡炎,颈侧淋巴结肿大,血中白细胞偏低,特别是中性粒细胞。 4.各病毒性发疹病[de]特殊症状 (1)麻疹:发疹初期眼、鼻、口腔有卡他儿症状,颊鼓膜第二磨牙外有Koplik斑。 (2)幼儿急疹:发烧第4天烧退疹出。 (3)传染性红斑:面部两颊呈三角形充血性红斑。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末梢血中异形淋巴细胞增高可达10%以上。嗜异性凝集试验呈阳性。 (5)流行性出血热:常有头痛J痛、腰痛三痛症状;及面红、颈红、胸红三红症状,且常伴出血现象。 (6)典型麻疹综合征:多在接种麻疹疫苗5-12年后,因抗体降低再感染发病,但只有发烧皮疹而无碱膜卡他症状、无KOpik斑、无传染性,可与麻疹鉴别,且年龄多在10-20岁。 (7)玫瑰糠疹:斑疹较大l-2cm常呈椭圆形,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为特点。 (二)球菌、杆菌感染性全身发疹性疾病 包括猩红热、丹毒、类丹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咽峡炎、甲型链球菌性咽峡炎政外伤性感染性猩红热。其中丹毒、类丹毒产伤性感染性猩红热,均为局部外伤感染引起发病。其临床特点如下: 1.多先有发烧后有发疹细菌常产生内毒素而引起发烧、无力、头痛。细菌[de]红斑毒素也引起红色皮疹。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壮年。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丹毒、猩红热,常易引起肾小球肾炎、中耳炎、心肌炎、及淋巴管炎。 3.细菌性感染所引起[de]红斑性疾病由表皮破伤而诱发[de],常为局限性,非对称性。且细菌感染疾病其中性粒细胞多增高,而病毒性感染中性粒细胞常偏低,有一定鉴别意义。 (三)药疹性全身发疹性疾病[de]特点 1.多先发生皮疹,由轻到重,早期皮疹少较稀疏,多无发烧。待皮疹加重密集成大片,则可有发烧。皮疹融合成大片不但意味着药疹加重,也是药疹[de]特点。此点与感染性疹不同。 2.年龄:好发生于青壮年,而在幼儿及儿童和老年人较少。 3.药疹白细胞常增高、嗜酸性粒细胞也常增高。疹分布呈相对[de]对称,常一侧密集,而一较稀疏。在病毒性及细菌性发疹坝u成完全对称,两侧一致。此鉴别三组病[de]要点。 4.病毒性及细菌性皮疹:其疹间皮肤正常不呈现水肿,而药疹其疹间皮肤常呈水肿现象。此点与上两组病有鉴别意义。 二、固定型药疹与梅毒硬下府[de]鉴别 临床表现:两者均易发生于生殖器[de]龟头、包皮及肛门周围,为圆形红斑。硬下府边缘清楚,略隆起,质硬如软骨样;中心糜烂,但无脓性分泌物做无症状。分泌物做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活动[de]梅毒螺旋体。皮损多单发大小约1.5cm。固定性药疹,除生殖器,肛周皮疹外,可同时侵犯唇部、手背、干及四肢,多发,为圆形红斑。常有灼痛及起疮糜烂,大小为2-4cm,愈后遗棕紫色斑长久不退,再服原药则在原部位复发,故名固定性药疹。最易引起[de]药物为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如米米痛、优散痛)及四环素类。 三、二期梅毒玫瑰疹型斑疹与玫瑰糠疹[de]鉴别诊断 1.二期梅毒玫瑰疹为全身性发疹,疹大小约2cm直径,特点是无症状,且常侵犯手足掌及掌心。患者有嫖娼史。梅毒血清试验阳性。且常侵犯口腔部膜发生白斑。?常易导致误诊。误治。 2.玫瑰糠疹疹分布躯干及四肢近端,为长椭圆形斑,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中心性鳞屑为其特点。 四、光毒性及光变态反应性红斑[de]鉴别诊断 光毒性红斑只要日光照射强度大,时间长,任何人都可发生。而光敏性皮炎,只有少数人发生,因其属变态反应,需一定致敏期。 五、红皮病与脱屑性红皮病[de]鉴别 (一)红皮病 也叫剥脱性皮炎。药物引起占第一位,其决继发于其他皮肤病,以银屑病最多见。恶性肿瘤常见于霍奇金病、草样肉芽肿、白血病。Sezary病。及原因不明。红皮病多见于成年人,为全身红肿脱屑。 (二)脱屑性红皮病 又名iner病。多发生于母乳喂养[de]10个月以内婴儿。为B组维生素缺乏所致。红斑先发生于头、面似脂溢性皮炎,以后波及全身发生红斑脱屑,可有腹泻。 六、昆虫、寄生虫、动物性红斑特点 (一)昆虫类引起[de]皮肤红斑 常见有松毛虫、桑毛虫、刺毛虫、隐翅虫。多由虫毛毒素接触皮肤,引起局部水肿性红斑,伴有灼痛,且常呈条状损害。 (二)寄生虫引起[de]皮肤红斑 1.虫性皮炎多发生于下腿,引起皮肤红斑,紧张发亮,痛及灼热感。是由蚊子叮咬病人血、在体内形成微丝拗,再咬健康人发病。 2.匐行疹样红斑本病多由钩虫、颌口线虫[de]幼虫、蝇蛆、进人皮肤内寄生,不断向前移动引起线状红斑。虫体停留在末端形成小丘疹。有痒感,取出虫体可做检查鉴定。 (三)动物引起[de]皮肤红斑 1.海蜇皮炎红斑海蜇[de]触须及刺囊,内含有毒素。内含有类蛋白、肽类5一羟色胺、组胺,刺伤皮肤发生红肿性红斑、风团、引起痒痛及出血斑。严重者出现肺水肿及休克,导致死亡。国内已有多例报告。 2.毒蛇咬伤在我国以黄颌蛇科、蛙蛇科多见。其唇颚有毒腺毒牙、咬人后皮肤红斑肿胀。瘀斑、皮损扩大青紫、出现全身症状。蛇毒主要有神经毒素、表现为运动失调、肢瘫、吞咽困难、呼吸麻痹。还有循环毒素表现为全身出血。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判断毒蛇伤口常有一对较大齿痕,而无毒蛇是有一排整齐[de]小齿印。 七、几种不同形态颜色红斑发病[de]组织病理学[de]鉴别 (一)炎症性充血性红斑 多为一般性炎症,其病理改变一般表现为表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真皮浅层胶原纤维间水肿淡染,小血管扩张充血及血管周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压之根色。 (二)炎症性紫红斑疹 病理表现为表皮细胞水肿,表皮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呈扫帚样参差不齐,色素失禁,大量色素脱落于真皮被组织细胞吞噬成嗜色素细胞。因而使皮疹呈棕紫色常见于扁平苔薛及固定性药疹。 (三)出血性红斑 即紫癫淤斑,此种红斑属变态反应III型,由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壁引起纤维蛋白样坏死变性,形成白细胞碎裂性脉管炎,造成红细胞外渗,形成出血斑即紫瞟,压之不褪色。常见于过敏性紫癫病及变应性脉管炎。 (四)非炎症性只有血管扩张充血和增生患者无炎症皮肤病,常为先天性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压之褪色,如鲜红斑病、蜘蛛德等。 (五)只有色素改变而无炎症[de]色素沉着斑及色素减退斑参考第十一节中[de]色素异常叙述。
斑疹
浏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