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授拳陈健侯纪实 太极拳门户网站|太极拳视频 伴奏音乐

浏览 8

孙禄堂(名福全,号涵斋)是我国著名武术家,在国内外均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盛誉。他曾从李魁垣、郭云深学形意拳,从程廷华学八卦拳,从郝为贞学太极拳。后来他以郝氏太极为基础,融会互合三家之精髓而创孙式太极拳。

  1983年,江苏省开展稀有拳种普查工作,于镇江市发掘出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称孙氏太极拳三十六手)。此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孙氏太极拳有明显不同。这套太极拳不计重复之处共三十六手,暗合《易经》的三十六个连体象。此拳以太极为主体,融入八卦、形意之精华而成。其基础是d字手。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d字。三十六手,不仅手手带d字,而且一招一式都要符合"平、直、圆"的要求。这种手势非常难练,没有极好的筋骨和坚强的毅力,没有悟性,是练不成的。而练不好d字手,是不教套路的。

  1985年,中国武术协会和河北孙禄堂家乡也曾分别派人到江苏镇江调查,并为其再传弟子录了像。回去后,中国武术大型丛刊《武踪》(第2期,1985年4月出版)先后刊登了陈登临的《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拳理根据浅谈》、《孙禄堂授拳陈健侯记》、陈九皋的《浅析d字手》等文章。《精武》杂志(1985年第3期)刊登了张祚玉的高足周德良、孔小安、陈九皋编写的《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有图文),从而把三十六手推向了全国。《中华武术》(1986年第2期)、《体育春秋》(1986年第3期)也分别刊登了尤志心的《陈健侯逸事两则》《我跟岳父学e字手》。在承德举办的民间稀有拳种展览会上也展出了有关三十六手的资料,陈健侯先生的照片第一次与人们见面,他那炯炯有神、银须飘飘,仙风道骨的风采,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本人最近对孙禄堂授拳陈健侯的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调查,走访了陈健侯先生的子女和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查阅了《镇江文史资料》、《陈氏家谱》等。现把它写下来,作为史料保存,并飨广大武术爱好者。

  这里特声明一点:陈健侯先生一生深居简出,拒绝做官,吃素信佛,淡泊名利。本人写此文决无与别人争名利之心,而是为了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孙式太极拳的本来面貌,同时也为了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以组织力量,挽救真传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让它真正后继有人,发扬中华武术的荣光。

孙师慧眼识俊才

  1928年6月,江苏省国术馆创办,会址设于镇江北五省会馆(现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孙禄堂先生被任命为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先生爱好《易经》,因为太极拳取名于《易经》,其一招一式都与易理相合。他每到一地,都要遍访《易》学者。到镇江不久,有一天,忽收到一封挂号信,信中是一篇谈易理的文章,题名《"乾卦"爻辞释义》。

  原来,镇江有位晚清民初的史学家陈庆年先生①,其公馆(横山草堂)就设在磨力巷。其次子陈健侯(裕业)先生,1895年生,儿时读私塾,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两腿绑铅锭,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1907年毕业于南京思益学校,1911年(辛亥,16岁)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堂化学系,后自学中医,悬壶济世于磨力巷。1920年原拟到德国学医,但在动身之时,父忽中风,天性至孝的陈健侯先生,就决定放弃到德国学医的计划,决计留下侍奉父亲。有天晚上,陈健侯先生侍奉父亲,因听说孙禄堂先生于镇江开设国术馆,就动了结识的念头。故利用侍病的时间写了此文,寄孙禄堂先生教正。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初九"至"用九",共七段爻辞,可以把它喻为炼精化气的过程。"初九,潜龙勿用",意为相火不妄动,肾精不妄泄,炼精化气就有了源泉。"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说"田",土也,属脾。精固而肾强,肾强则脾胃功能旺盛,炼精化气始有牢固基础,有利于气功向高级阶段(大人相)发展。"九三,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自强不息,持恒渐进,炼精化气才能成功。"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可喻为炼精化气的功夫正在关节点上,不可一日稍懈,不可妄动情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说肺气通于天,气功到了极顶阶段,显大人相,容如童子。"上九,亢龙有悔",是说在练功过程中,调气不得法,阴精不能潜存,产生阳亢,引起血压升高,肝火上腾,可能中风(脑血管意外),故"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是说练功到了太极阶段,任何一手,都能变化无穷,每一手都是一个太极,太极是个圆球,故"无首",这是大吉利的事。

  孙师读罢此文,不由颔首连连。孙师对他秘书吴心谷说:"斯人斯文,于易理医理拳理合璧成章,莫非医学家兼哲理家乎?你先前往一访。"吴心谷原是袁世凯通治局的秘书,对《老子》有深入研究。他遵师嘱上门拜访陈健侯先生,陈在陈宅"望益轩"接见了吴。吴赠送自己的著作《以"老"解"老"》给陈,两人一谈即成莫逆。陈不仅通《易》理,而且对《老子》也有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令人折服。吴回馆向孙师作了汇报。第二天,孙师偕吴心谷同访,这次见面,在陈府的"传经堂"大厅。孙师与陈健侯先生畅谈易理,志趣契合,恨相见晚也。

  又过几天,孙师偕吴心谷再次造访。孙师云:"吾闻中医神于脉者,不问而知病,今我不言,任尔试我脉,请言气功如我者有何病焉?"陈曰:"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相互证明,可速断病情,今仅靠切脉,虽亦可断,但需倍劳吾之神。请试之。"陈聚精会神于指目,三指分别轻触探按,既毕,对孙师云:"先生六脉均从容和缓,唯右寸脉偶现数象。从容和缓反映气血充沛,右寸脉偶见数脉反映有内伤。"孙师答道:"我数年来访求拳艺高超的师友,足迹遍及南北,每到一处,请名医诊脉,都云六脉调匀,无些微瑕疵。你诊断有内伤,我不能苟同。"于是陈郑重地说道:"六脉调匀,毫无病态,世所罕见。先生右寸脉有时呈数而兼虚象,此确系内伤反映,可能偶有吐血。"孙师矢口否认。过了几天,孙师复来诊脉,陈据证察脉,仍坚执前诊意见。孙师仍矢口否认。如此数次。最后一次,孙复请陈到孙之会客室断脉,不准他人入内。陈严肃地说:"老先生脉象反映确有内伤,不速治,危矣!请人诊脉又不信医言,是戏医也。不信不治。望先生再三审思,我此次为老先生诊脉,神思高度集中,非但能确诊老先生有内伤,而且有把握断定伤于何处。若不信,请解开上衣坦露背部,我可以指出伤处给你印证。"孙师遂解开上衣坦露背部,陈即指着孙师背部肺腧穴讲道:"内伤是从此处进去的!"孙师猛然大惊,连声赞道:"神乎其技也。神哉,神哉!我内伤确系受自此处,每逢春季趋暖即复发吐血,今日我正在复发。"随即吐了一口痰,痰中带有血丝。孙师于是诚服陈的诊断,并请陈为他治疗内伤。陈为孙开了活血祛瘀益肺理气的汤药,并用自制的跌打损伤膏给他外敷。经过数月的治疗,孙师背部肺腧穴处出现一块如碗儿大的青斑。从此以后孙师内伤症状消失,宿病霍然痊愈矣。

  孙师内伤从何而来?事后听吴心谷讲才知其中原因。原来,孙师少壮时,以拳术闻名北方,北京、天津两地,曾有数十家拳技教习场被孙打翻而倒闭,于是埋下了怨恨的种子,欲伺机报仇。孙师某日在沪先施公司登电梯时,被仇人所买点穴高手暗算,伤于内,大吐血,次日《申报》头版大标题曰:太极泰斗孙禄堂死矣。孙师知为人算,闭门谢客,调气十余天始能起,但淤血未透,内伤未靖。

  孙师既钦佩陈健侯先生通达易理拳理,又佩服其医技高明,日视陈筋骨柔韧,步履轻捷矫健,学养高,善谈吐,举止温文尔雅,有儒者风度,又有一定的武术基础。于是对他的秘书说:"历代师承是师傅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师傅。遇此人不授拳,有负历代祖师。"因此孙师决意向陈亲授太极拳,遂嘱吴心谷向陈传达他的意愿。陈欣然点首说:"蒙孙师不弃愚钝,我当勉力勤学,决不负孙师厚望。"于是择吉日递帖拜师。

上一篇文章: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李锦藩)下一篇文章:讲“武”论“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