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断完善全方位奖助 优秀生上学更容易

浏览 8

在5月9日的清华大学2008年招生信息交流会上,“本市前十名考生进清华可获2万元奖学金”的消息引起了各方关注。紧随其后,5月11日天津大学举行“北洋励学金-2008年新生专项基金”捐赠仪式,更是提出了“按需自主,入学”的发放原则,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在开学前得到包括学费、住宿费、学杂费、生活费等在内的全方位资助。随着各高校对学生的奖励、资助制度不断完善,不同高校设立的奖助学金差别不小,能否拿到奖学金,能否获得资助,成了不少优秀学生、困难学生报志愿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奖学金:不能只盯着奖励金额


为鼓励尖子生报考清华,今年该校提高了新生奖学金标准,高考(Q吧)成绩名列全市前十名的考生进入清华可获得2万元奖学金,第一名的奖学金为4万元,这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目光。不过,这样的额度依然不算很高,从2006年开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新生奖学金奖达8万元,更受各方关注。当然嘉庚学院的新生奖学金获奖难度也不小,考生的高考总成绩必须名列所在省份前100名,且第一志愿填报该学院才行。


这些高额的奖学金的确吸引眼球,不过实际上和绝大部分学生关系并不大,一位正在北京某大学上学的天津学生告诉记者:“如果报考时真的很看重奖学金,那考生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选择的专业内的一些行业奖学金上。”


记者在复旦大学的网站上看到一份“奖学金一览”表,发现在各类奖学金中,除了新生奖学金外,针对某类专业学生设立的行业奖学金是额度的,而且名额不少。比如,复旦大学联合利华奖学金针对的是管理、经济、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每年奖励24人,每人可以获得5000元奖励。而惠普奖学金是复旦大学学生可以获得的金额的奖学金,达到10000元,面向的是获惠普专业认证证书的本科生。实际上,与金额高、受益面小的新生奖学金相比,这些伴随学生大学生活全过程的奖学金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大,意义也更重,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优秀学生不妨考虑一下这方面的因素。助学金:是压力还是动力


与奖学金相比,助学金的覆盖范围更广,发放牵动着很多贫困家庭考生及家长的心,因此更受关注。现在随着国家、地方、学校、行业各级各类助学办法的建立,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缓缴各类费用,入学后申请助学金或助学贷款,基本可以解决在校期间的生活问题。


但是,其他问题也就随之而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助学金评定是否公平。奖学金与成绩挂钩大家没话说,助学金要视学生家庭的贫困状况而定,对申报材料的真伪辨别成了关键。一些学校会在助学金评定期间公布所有受助学生名单,以求大家监督,但这无形中给贫困学生增加了一层压力。有的学生告诉记者,自己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不会去申请助学金,因为“让大家知道自己家里穷”是一件极为尴尬的事情。而拿到助学金的学生鲜有愿意接受采访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希望名字见报,不想以这种方式成为同学中的“名人”。


当然,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些,有关助学金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歇。受助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可以拥有手机、电脑;受助学生是否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工作;受助学生毕业后能否全额偿还申请的助学贷款……好在,这些问题并没有影响助学金的发放工作,绝大部分受助学生也是愿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


励学金:起步之后要靠自身努力


无论是奖学金还是助学金,都是在学生入学以后才能获得的,而这次天津大学出台的新资助体系不同在于:专项励学金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全部放在新生开学前,并将评审结果提前通知新生。也就是说,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如果获得了“全免”资格,可以不带一分钱来上学,也不用再到开学后焦急等待助学金发放。


据了解,目前天津大学的贫困生占全校本科生的16.73%,按比例推算新生中的贫困生也将大致接近这一比例。励学金其实也属于助学金的一种,面对的就是这批需要社会资助的学生。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认为,助困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但励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起步,不是一管四年”,真正能帮助贫困孩子解决求学困境的应该是勤工助学体系。王明是天津大学2006级学生,也是去年5月北洋励学金设立时的第一批受助者,来自河南农村的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励学金或助学金的帮助了,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份不菲的奖学金。他说,励学金对于自己的激励和帮助是很大的,一年多的时间来,他在专业方面的成绩名列前茅,还在年初递交了入党申请。如今,已经在勤工助学中心工作的他更是愿意用实际行动把得到的关爱回报给社会。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大考虑学校这些看似与专业无关的软实力,实际上,对于贫困生而言,选择校内岗位较多的高校求学可能学习的压力会更小,大学生活也更能丰富多彩。在天津大学各个办公楼里,都能看到学生工作者的身影;天津工业大学的勤工助学中心还负责校内书报亭、小卖部的运营工作,从组织到管理都由学生完成;还有不少院校的勤工助学由学生会组织,指导老师领导,也同样解决了大量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这些情况考生和家长不妨在今年各高校招生咨询的时候多做一些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