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高考考前疲劳 专家提点科学休息法

浏览 8

为高考做最后冲刺的考生,时常会陷入一种“考前疲劳”———心里急得要命,希望最后阶段再冲一冲,但是怎么都找不到临考前的状态。走“精品高复”路线的建人高复,每年特别注重考生心理的调节。最近学校请来了杭州教科所的专家姚立新,教考生克服考前疲劳的好方法。

  人一天的生理效率有四个时期

  克服学习疲劳首先要根据人体生理效率来抓住学习高效期。姚立新说,人一天中的生理效率是不一样的,有4个时期:逐步适应期、适应期、意志补偿期、不适应期。学习效率的是在适应期和意志补偿期两个阶段。当下,考生要把这两个时期调整到高考考试的时间,比如开惯夜车的同学,就要调整睡眠了,使自己在上午、下午都保持充沛体力。

  一天有效的学习时间只有4-6个小时,其他时段只能做简单的背诵记忆劳动。姚立新由此提出科学休息法,考生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好休息时间,一个小时紧张学习后需要休息10分钟,接下来第2个小时学习需要的并不是20分钟休息时间,而是10的平方的休息时间。做题觉得疲劳,不要再撑,及时休息。有时做做慢跑、散步等轻松的活动。克服疲劳还有一种交换休息法,比如文科的书看得时间长了,就看些理科的书,复习也要注意节奏。

  有的考前疲劳是因忧虑心态引起。“将自己忧虑的事情一一写出来,自己再仔细看看,这时候会发现,好多是不必要的。这样可变消极情绪为主动情绪。”

  不少学生越到晚上越新鲜,觉得自己的脑子特别好使,所以高考前一路开夜车。姚立新说,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学习方法,研究显示,人体到夜间、特别是零点到4点,各器官都进入睡眠状态,如果强行硬撑对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从现在起,每一位考生都要慢慢增加睡眠,每天起码要保证8小时,到临考前一二周可提高到9小时左右。

  不要求全学会放弃

  高考最后阶段最需要一种对学习的掌控力。建人高复校长桑坚信说,有的考生复习起来很盲目,放弃薄弱环节,光在优势项目上重复复习。他让考生制订《夺分攻略计划表》,依照去年的高考成绩、历次模拟考的成绩、各学科薄弱内容、期望目标和最后阶段计划,制定方案。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有的放矢,考生能把所有的力气使在刀刃上。

  姚立新提醒考生克服“求全”心态———“考场上,一张试卷,每个题都想答对,那怎么可能?考生在尽其所能的同时,也要学会放弃。复习中也有讲究,最后阶段面面俱到不大现实。现在可以把每本书的目录好好看一边,在目录下写出主要内容,这样对知识的系统化大有好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