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出高校“特色专业” 每专业80万经费

浏览 6

记者 谢洋   刚刚过去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留给人们心灵阵痛之余,也促使很多年轻人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应对灾难,帮助受灾同胞,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对于有志将来一展身手的考生来说,地质学、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由此进入志愿填报的视野。


在任何时候,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及社会需求相结合,都是富有远见的明智选择。近一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打造了一批高校特色专业,从国家战略层面为青年们提供了一个规划未来的参考手册。


第一批420个和第二批707个高校“特色专业”脱颖而出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借鉴前苏联模式,这种模式很重要的特点是按专业划分来培养人才。


因此,专业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我们建设特色专业的初步想法。”


5月2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促进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强化实践教学,帮助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分5批在高等学校立项建设3000个左右的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这5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中,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是依据国家需要,在优先发展行业、紧缺专门人才行业和艰苦行业中,选择若干专业领域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由地方和高校推荐,教育部、财政部择优遴选,每个专业点给予80万元的经费支持。


第二至第五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择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由各地和高校按照规划,结合实际,择优推荐,每个专业点给予20万元的经费支持。


2007年8月和10月,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启动了“第一、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工作。通知下发后,各高校申报十分积极。“以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例,420个专业是从455所学校申报的1809个项目中,经专家评选和网上公示产生的。”该负责人说。


2007年年底,第一批420个和第二批707个专业从全国高校3.2万多个专业中脱颖而出。这些专业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办学传统,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改革富有创新性,堪称高校专业的“特色队伍”。


据悉,2008年度“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推荐遴选工作已于近期启动。


考生可从不同院校的特色专业了解国家的战略布局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和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制定出一套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建设,从而推动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是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同时,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集成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的相关参考规范,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对广大学生而言,推出这些特色专业的意义又何在呢?其实,翻阅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名单不难发现,这些分布在不同院校的特色专业,不仅能反映出各高校的优势资源和办学特色,而且还能帮助考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国家的战略布局。


“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确定特色专业,是我们的一个主要原则。”该负责人介绍说,在筛选特色专业时,为体现这一原则,遴选标准参考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以及去年8月教育部、发改委等7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


记者看到,这份七部委发布的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中,在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中明确写道:当前要优先支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


在教育部、财政部于今年年初公布的2007年度420个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上(详情可登录www.zlgc.org查看),既有清华大学的微电子学、复旦大学的软件工程等传统的传统优势专业,也有贵州大学的采矿工程、忻州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等人们平时不太熟悉的学校和专业。


为何名不见经传的忻州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能入选?对此,该负责人解释说,该校有一套很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每年都派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学校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既有效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又达到了支教和扶贫的目的。选择这样的学校和专业,体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此外,对于部委院校和地方院校,因为办学条件不同,在选择时,也要照顾不同的培养模式和培养层次。


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相结合才有长远发展


“我也知道,农林水地矿油这些特色专业是国家需要的,而且教学科研实力也很强,可毕业后收入会不会太低,条件会不会太苦啊?”很多人心中都存在这样的疑虑。


对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名专业人士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很多煤矿缺大学生,但现实中,学这个专业的人比较少,一些人学完后也不愿意真正到一线去工作。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偏见和误解。


这名专家认为,有的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煤矿比较艰苦,其实现在国家的大型煤矿都采用了先进的设备,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像大连海事大学的轮机工程,大家一听这个名字就以为干轮机会特别艰苦,可实际上现在这个行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了,而且收入也相当不错。


“我们提倡特色专业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这里面提到的社会需求不是简单的市场需求,而是出于国家战略方面的考虑。”专家表示,学生选择国家需要的这些专业,从长远看,肯定不会吃亏。他举例说,前几年,学能源类专业的人比较少,如核电方向专业,当时相对来说社会的需求量也少。2006年,“十一五”规划颁布后,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对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作出战略部署。《规划》确定到2020年,中国大陆核电总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今后几乎每年要新建2~3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现在,学核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就多了,而且门槛也高了,如果能早一点根据国家战略做出判断,就会走在别人前面。


“像金融、法学等前几年热门的专业,现在的就业形势也不是很好。因此,只看现在的人才市场上哪行热门就选哪个专业,很难保证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时会是什么情形。”专家建议,只有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相结合才有长远发展。如果不清楚当前的国家战略,参考一下已经公布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