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空间]作文与语文素质

浏览 9

写在前面的话
  (一)作文与语文素质

  如果问:语文高考考什么?考语言,考思维,考知识经验,考以语言为工具对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言素质、思维素质和知识经验的测试。作文试题更是对考生三种语文基本素质的综合测试。文章用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修辞是否妥帖,标点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等,这些都是语言方面的问题。审题能否正确领会题意,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突出,思路是否清晰,联想和想象是否丰富而合理,推理是否严密等,这些都是思维方面的问题。能否有充分而典型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可供选择,使文章内容充实而富有新意,这又是知识经验方面的问题。

  绝大多数同学这三种基本素质似乎都不差,可是,他们还是怕写作文,尤其是考试作文。但是高考作文又是“天下第一大题”,60分作文,谁敢不重视?“唉,想说爱你不容易!”

  所以,在本书的前面,我想先和同学们说说——

  作文就是真实的“你”

  常有同学跟我说,我写“随笔”感觉挺好的,为什么一到写考试作文,就不会写了?

  是的,随笔妙在袒露一个真实的自我。心有所动而作,情有所感而发,缘情为文,因思而作,顺理成章。没有枷锁,没有敷衍,没有卖弄,生活的本色反而尽现。“写”是倾诉、宣泄,“读”它,也便如交谈般亲切。

  随笔妙在无往不在,随处涌现。由于少了题材、主题、体裁、表达等等的束缚,春花秋叶四时更替,烦恼苦闷欢声笑语,宇宙万物众相百态,凡人小事点滴琐记,无一不可以信手拈来,斐然成篇。写作的冲动往往来自“刹那”的引发。因而一篇文章常常是生命个体在特定时刻的“一页心灵史”。

  随笔妙在“随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什么就写什么,“一颗水落地,任它南北东西流淌而已。”这种表达的灵活性给了写作主体的自由性,轻松自然,不畏惧,不厌烦,文思自然如水而流,如泉而涌。青春之血,心灵之火,思维之流,一旦用事先精心编好的竹篮去装它,它也许早已跑掉、漏掉了。

  那么,这说明什么?

  第一,“作文是什么?”一篇文章一颗灵魂。“作文”是个性的文字反映,作“文”是生命的活动方式,作文是一种生命状态。高考作文就是用你的笔,向阅卷老师展示真实的你,也展示你生命的状态。

  第二,“作文写什么?”寻找感动。作文不过是把眼里看到的、心有所动的、脑中想到的写出来罢了。不要急文章“写什么”,重要的是“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它们又告诉了你些什么?”

  第三,“作文怎么写?”所有的作文指导都不外乎在两点上着力:写什么,怎么写。前者是内容,后者是方法,前者比后者更重要。不讲规矩,没有方圆;太讲规矩,没有鲁班。作文,作文,文章是做出来的,又不是“做”出来的;文章需要“做”,却万万不可太“做”。“做”出来的文章可以是美丽的,精致的,如塑料花、绢花,却绝对“做”不出水灵的活花、鲜花。其实作文就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活动,你和自我的对话,和天地万物的对话,和阅卷老师的对话。对话当然也有智慧、有技巧。老师没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但是,我也是高考路上的一个思考者,一个跋涉者。请你和我同行。

  开拓无限的写作天地

  “说”是另一种“写”。“舌头,生命的武器。”你意识到了吗?说话也是一种写,可比“写”更轻松随意。即兴说,有准备地说;率性说,理性地说;清晰连贯地说,围绕话题有理有据有序有重点地说,联系实际有针对、有创见地说,创设情境兴致盎然地说……要想“说”,先要“想”,想得好,才能说得好。疏通思路在前,言语外化在后,动口之前,往往动脑动手。而“先想后说——边想边说——边说边想——说后再想”,写成文字也就毫不困难。可见,说话之中巧练文。

  “听”中也寓“写”。小王说话,思维敏捷谈锋甚健,小李说话,幽默风趣机智稳健……对语言的揣摩借鉴,得来全不费工夫。听“焦点”,评人物事件,学到了规范、准确的专题评论语言和高屋建瓴的思想见解。听“说书”,摹情思物态,学到了逼真传神、摄人心魄的口头语言。听音乐,想情境,把音乐语言转换成为文字语言,在陶冶情操的同时,锻炼了想象和联想……最重要的是,那种充满着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升华出一种写作所必需的自主人格、进取心态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多“读”才能善“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读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为了“立人”。“读”使人“硬”了,“厚”了,“高”了,不再有“软骨病”、“贫血症”,更不是匍匐在困难脚下的“侏儒”。

  阅读什么?能吸引我们的,使我们情不自禁想读、想听、想说、想写,从中获得满足感、解放感、提升感;能点燃我们情思之火的,点燃我们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从而释放出感情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创造的力量,释放出人的自我解放、自我实现的力量。

  怎样阅读?让心灵与思想和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读泰戈尔、纪伯伦、米兰•昆德拉,也读鲁迅、钱钟书、沈从文、金庸、王小波……;你爱读“大江东去”,他爱读《百年孤独》。独立的、有发现的、有创见的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更为写作铸造了一颗健全的灵魂。这才是在作文的“形”之上、之外的更重要的东西——一颗高翔的灵魂。而这是开发不尽、永不枯竭的最重要的写作资源!

  激发青春的生命体验

  生活之源,生生不息,读、写、听、说、思、观……都是生活。

  轻松时我们漫步校园,轻哼小曲,烦恼时我们欲泣欲诉,仰天长叹。生活形式固然两点一线,但重复中发现独特,就能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时间是不可逆的,但流动中捕捉一瞬,“永恒便在刹那间收藏”。只要我们留意,每天我们的生活都在上演一幕幕话剧;只要我们思考,周围的寻常小事都藏着生活的真谛。快速前进的社会每天都有新的“发现”,为写作提供最新鲜的时代活水。报刊用文采飞扬的语言传达着生活的平平仄仄,影视用其独特的语言展示着社会的赤橙黄绿,报刊影视里的语言是我们能接触到的最新鲜、最有信息的语言。音乐、绘画、建筑……甚而饮食、服装都向我们传递着文化信息。这里,语言承载着社会的浪花在潮涨潮落。

  为什么老要抱怨没有内容可写?为什么不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观赏日月星辰,凝思山川河流,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关注家长里短,放眼环球世界。企业改制、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恶化、贫富悬殊的加剧、精神家园的丧失,党风、行风、民风、贫困、失业、失学、民生、民心乃至天下风云变幻,只要你用青春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青春的思想思考这个世界,用青春的心智观照这个世界,你已经在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了。文章本是有情物,当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写作的视野,当我们用青春的生命去拥抱这变幻的广阔的世界,写出的文章,必有鲜活的生命在其中跳荡,喷洒的是热血,燃烧的是真情。

  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翔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如大鹏那样“扶摇而上九万里”。

  塑造宝贵的创造品格

  作文的本质是想象。想象,是对生活的审美,就是用自己能够运用的才智,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把社会和自然融为一体:想象不是“匪夷所思”,而是反映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总体思考。

  把现实和理想巧妙结合:想象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立足于现实的基础,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示一种生活的真实。

  把抽象化为形象:想象不是随意拼凑,而是用崭新的形象来表现你对多彩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诗意的憧憬。

  把平凡化为神奇:想象不是追逐离奇,而是对凡人小事点滴积累的巧妙的重新组合。

  将甲体移入乙体:想象不是节外生枝,而是用最简单的构想把不同的片段剪接在一起。

  将古人变为今人:想象不是凭空幻想,而是对现实的准确把握转为对历史的再度创造。

  将天涯缩为咫尺:想象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在心灵的疆域里自由地驰骋。

  将未有视为存在:想象不是生活的虚假,而是根据已有的特征来推知未有的新特性,在一定的情境中逻辑的合理发展。

  将存在化为虚幻:想象不是违反真实,而是借虚幻荒诞来反映现实。

  将直觉升腾为理性:想象不是高不可攀,而是以理性认识为底蕴的形象化思维。

  总之,“推”他人所未推之理,“想”他人所未想之形象。试试看,你的作文还贫乏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