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6月7日,全国统一高考(Q吧)的第一天,令数十万考生和家长们兴奋而又紧张的日子。也是在这天,汶川地震灾区的十多万考生,将作为暂时的旁观者,一面紧张地关注着各地高考的任何一点消息,一面更加紧张地准备着一个月之后自己将要面对的高考。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灾区考生的考试日期、命题方式、录取分数、优惠政策,就一直成为灾区考生、家长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目前教育部已决定,将四川省40个受灾县市、甘肃省14个受灾县市的高考日期推迟一个月,上述灾区考生将实行单独命题、单独填报志愿、单独录取,并适度扩大灾区招生规模。目前,北大、清华等全国1400多所高校,已经制定了针对灾区的招生计划。
在单独考试、单独命题、单独录取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招生名额,根本改变了灾区考生与其他地区考生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比降分录取更有利于灾区考生的政策安排。单独命题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灾区考生所受影响的程度,在命题难度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的安排,显然比较全面地解除了灾区考生、家长的担忧,也比较全面地呼应了舆论对灾区考生的关心,回应了对灾区高考安排的担忧和疑虑。
有了这些合理的政策指导,接下来的工作,则是应该以周到的细节安排,尽量帮助灾区考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安心、高效地复习,以期考出好的成绩。
首先,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灾难的灾区考生来说,未来的一个月必然面临着灾难伤痛、生活动荡和考前紧张的三重考验。如何帮助考生在巨大的心理冲击之后,稳定心态、安心复习,是对灾区老师、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考验。灾后不久,就有北川中学老师提出“高考不推迟可能还要好些”,就是担心在极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下,考生的状态可能越拖越差。
其次,虽然灾区考生已经确定实行单独考试、单独命题,但鉴于数十个灾区县市的受灾程度不同,可否考虑在灾区内部进行进一步的指标细化分配?对于那些家庭受灾严重,甚至父母遇难的考生,是否还有更进一步的倾斜政策?这些可能都是考生、家长关心的问题,需要在统一政策下加以细化安排。
再次,虽然有了一个月的缓冲,灾区高考的组织工作仍然面临极大的考验。教育部决定灾区高考推迟一个月,一方面照顾了灾区考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灾区恢复高考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教育部在决定灾区高考时间推迟的同时,决定灾区高考取消外语科听力考试,就是灾区学校听力设备严重损毁,短期内无法修复所致。面对这种困难局面,灾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承担着更重的任务和责任,应尽量保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考试之前和考场之外,以保证学生有一个安定、安心的考试环境。
当然,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灾区考生的境遇和权益投以极大的关注,并已做出各种合理、细致的安排,但地震造成的破坏无可更改,地震对灾区高考造成的巨大影响也是必然的客观存在,再合理周到的措施,都很难让灾区考生恢复到震前的心理状态和临考状态;面对灾区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对灾区给予整体政策倾斜的情况下,也很难做到每个局部、每个细节的尽善尽美,甚至可能在整体的公平安排之下,也会出现某些局部的失衡。万一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则老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尽一切可能帮助考生恢复平等机会、实现求学愿望。相信考生、家长和社会舆论,也会理解在大灾之后组织一场如此庞大规模的考试所面临的困难,理性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一次世界历都不曾有过的大规模灾后高考。
再过两天,全国其他地区的考生就将完成考(Q吧)试,脱离“苦海”。而灾区十多万考生,则还要在紧张的复习和焦急的等待中,度过难熬的一个月时间。我们祝贺即将完成考试的考生们,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也祝福将走上考场的灾区考生,能够考出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学校,实现其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