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刚刚从四川地震灾区回沪的复旦大学心理发展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申荷永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灾区学生的心理重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目前教育部已经同意四川40个县(市、区)延期高考(Q吧),但有关部门应该慎重对待灾区高三学生的高考问题,尽快拿出合适的方案。
申荷永教授于5月18日带领十几名学生从上海到达四川,主要在德阳和绵阳两地对当地的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其中包括受灾严重的北川中学。
通过两周左右的心理援助,申荷永发现,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是高三学生,他并不同意现在就全面复课,“因为这些孩子受到的心理创伤太严重了,有些学生都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学死亡或致残,这时候复课对他们来说太残忍了”。而从日前举行的四川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预计6月中旬灾区学生可全部复课。
申荷永指出,推迟高考时间应该只是第一步,但实际上对灾区的高三学生来说,推迟十几天或几十天高考并没有多大意义,尤其是灾区有很多农村学生,对他们来说高考甚至可以决定一生的命运,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慎重对待他们的高考问题,尽快拿出第二方案、第三方案,“其实孩子宁愿不推迟这十几天或几十天,不少学生还不知道自己父母的下落,都急切想见到自己的父母,哪有精力去复习迎考”。
申荷永告诉记者,由于现在灾区仍然余震不断,因此不少学生都无法集中精神上课或复习,“一个耳朵听课,一个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而地震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申荷永发现,一部分孩子已经“被震麻木了”,即使发生余震也不会马上离开教室,甚至还在收拾书包;还有一部分孩子则过分敏感,一有动静就马上跑出教室。申荷永强调,在重大精神创伤之后强迫去学习,会损伤学生的认知系统。
记者在网上也看到一名绵阳考生发的帖子,称“高考别延迟得太久了,我们真的受不了……”这名考生表示,灾区推迟高考是国家对灾区的照顾,但对灾区的大部分同学来说未必是好事,因为地震后的学习条件极差,许多寝室已成为危房,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学习和休息,气温高,蚊子多,晚上很难入睡,学习也提不起精神。而且有的同学失去了父母,有的失去亲人,但还要复习迎考,实际上是低效率的备考,“这是对精神和肉体的挑战”。
申荷永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援助,大部分学生情绪上看起来都比较稳定,但实际上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调整过来,“有些学生到了晚上就会偷偷地哭”。他还告诉记者,另一方面,灾区学校的老师也是最需要关心的,也恰恰是最缺少关心的,比如北川中学,有几十位老师的家人在地震中去世,但他们还要照顾好幸存的1000多名学生,还要做好复课工作,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也不利于辅导学生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