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高考“去国家化”恐引发更大社会问题

浏览 7

现行高考模式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不满,唱衰乃至呼吁废除者越来越多。去年高考前夕,学者秋风曾撰文《高考何时走下科举的神坛》,认为高考应尽早被“瓦解”;近日,他再次发表《高考应当去国家化》(《南方周末》6月12日),呼吁国家退出高考事务领域,让大学自己决定该录取什么样的学生。

  现在的高考模式确实难以令人完全满意,既庞杂又僵硬,在推行录取公平等方面步履迟缓,还使不少中学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去国家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如果高考由大学自己控制,不仅大学自身发展将受到影响,而且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更加难以保证。

  中国目前还是一个高等教育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而且分布也不均衡,重点大学“属地化”日益明显,许多在属地招生比例不断增加。这使得一些拥有的省市的考生能以较低的分数进入,而欠发达省份的考生往往即使成绩很优秀,却很不公平地被剥夺了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权利。这种现象既使高等教育的功能发挥受到局限,也不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

  在国家基本上控制着高考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可以想象,高考一旦“去国家化”,重点大学的“属地化”进程势必进一步加速,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公平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事实上,秋风先生所主张的高考“去国家化”,目前正以各种形式发生,暴露的一些问题已经部分证明了笔者所虑非虚:在考试权力分配方面,目前自主命题的省市已经过半。在考试录取方面,一是自主招生的高校越来越多;二是各省市对学生的加分标准不断调整,有的省市可加分条件已达几十种;三是在志愿填报、录取方式等方面各省和各高校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但不得不说的是,许多变革都产生了不必要的混乱和黑幕。譬如自主招生从理论上说是很“去国家化”的,然而有媒体曾经报道,不知山东省会为何处的上海考生,竟然顺利通过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两所的面试,引得一片讥声。再譬如各省调整加分政策也是很“去国家化”的,但某些地方的加分条件之乱几乎成了丑闻。

  有鉴于此,即便高考最终应该“去国家化”,但那应该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极大丰富,高等教育健康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各项社会监督制度基本成熟,社会阶层发展大体稳定和均衡之后。在这些基本条件都没有满足的情况下让国家对高考放手,未免操之过急。

  在目前的情况下将高考“去国家化”,从中获益的将是有影响的权势阶层。而目前全国统一命题招生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中下层乃至穷人更有利,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对于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子女而言,优秀者惟有通过上才有更多跻身上层的机会,次优者惟有通过上大学才更有望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如果高考“去国家化”,大学更多被地方权势者把持,中下层家庭子女拥挤的上升通道将变得更加狭窄,社会公正的实现也将更难。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远远超出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高考和高等教育的这一重要作用,决定了高考必须具备相当的严肃性,决定了“去国家化”至少在目前应该慎行。郭之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