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高考第二日该怎么过

浏览 5

综合学科考试   按模拟考经验安排答题时间

  ——访新华中学陶扬

  特别提醒:

  1.审清题目,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对于地理来说,主要包括文字的和图表的信息。2.明确试题设问的角度,判断考察的知识点,与本学科相应的知识建立起联系。3.理清思路,答题要有针对性,要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答题。4.论述要全面,条理要清楚。切忌答题时不分条目,答案冗长。

  英语学科考试   稳定心态 步步为“赢”

  ——访南开中学段胜利

  在整个考试期间,都应该保持高度的精神专注的状态,时时保持警醒。尤其是英语考试的第二阶段的听力部分,在听力正式考试之前,会有一个两分钟的试音过程,决不可掉以轻心。考生应该高度关注录音中那两个人的语音语调,熟悉他们的发音特点,这在之后的听力考试中会有很大帮助。

  同时,也要预读题,看清指令,带着问题听录音,保证收听的有效性。听力的第一节只读一遍,所以更应该专心致志,心里不要有任何杂念,保证答题的准确性。第二节虽然读两遍,但也不可以放松,两遍都要慎重地听过去,以免大意失分。

  不论是阅读还是听力,造成拖延的最主要原因莫过于“生词”干扰了。考生遇到生词第一不要惊慌,有生词是正常的,先判断这个生词是否妨碍你答题。如果有用,先依靠上下文猜一下词性、词的大概意思,不求全求细。

  如果生词出现在客观题的选项中,先看没有生词的选项中有没有正确答案;如果没有,则可以反过来考虑有生词的选项,是否就是答案。对生词的处理要灵活,避免机械套用。

  听力阶段应注意按题目听音,出现听不清或者词句不明白时不要太紧张,如果与题目无关就不用再想了。即使听到的生词就是关键词,听不懂就答不了题,这时也应该迅速放弃这道题,跟上节奏听下一道题,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特别提醒:

  最后考生要注意的就是规范作答。做主观题包括改错和作文要用黑水笔答题。改错要注意规范要求,增、减和改词符号标志要按试卷规定修改。写作文时要注意卷面工整,清楚。如果一定要修改,可以用一条横线划掉,再做改动。填涂答题卡是另一个重要环节,英语考试的两个阶段,都需要同学们填涂。一定要仔细检查,填涂准确。

  考完了胜利了注意了

  “后高考时期”的心理调适是每一位高考学子在高考后需要追加的一门功课。高考后,以下四种考生的表现值得特别关注。

  关注考后心理

  第一种:放纵型心理

  高考前,你一定有很多“宏伟”的构想:尽情地K歌,疯狂地玩游戏、连着睡上一天一夜……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不少同学都会想把压抑了多年的想玩的欲望全都释放出来,生活完全失去规律。

  第二种:抑郁型心理

  总觉得自己没考好,没发挥出正常水平,估完分后,更是觉得自己会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这时候,很容易出现心情低落,甚至产生抑郁的情绪,不与人交流,对接下来的志愿填报更是无心应付。

  第三种:茫然型心理

  估分也估完了,志愿也填报完了,所有可以忙的事情,可以兴奋的事情都做完了,有些考生忽然发现自己没事干了,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无所适从,时常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

  第四种:焦躁型心理

  考完了,盼着估分;估完分,赶着报志愿;报完志愿,焦急地盼着录取。再加上周围亲友不停“问候”,部分考生,考后出现焦躁情绪,坐立不安,严重的会失眠。

  对此,心理专家们建议:“放纵有边,松弛有度”,健康快乐充实地度过后高考时期。考生不要停留在过去的考试情景中,对高考对自己未来进行正确认知。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高考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首先,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不要以为是“容易题”或者题目“眼熟”就一眼带过,要注意这些题中也可能有“新意”。同样,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因为有些题目往往也是“新瓶装老酒”,读懂了题,解题就非常容易了。对于一些叙述文字多,看起来复杂的题目,不要“眼晕”,要庖丁解牛般对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所提的要求细化、具体化,条分缕析地列出来。

  其次,拿到试卷后,切勿忙于做题,应快速通览试卷,大体了解试卷的概况,学会快速判断题目的难易、估计答题耗时,先做容易的、耗时短的题目,将难度大、答题耗时长的题目往后放。对于个别难度很大的题目,要敢于放弃。尤其是在答理综试卷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可以先答自己最擅长的科目,先答自己最“拿手”的题,先答感觉“面熟”的题,先答“性价比”高的题。

  答文综的时候,要用课本上明确的规范的术语作答,切忌满篇“大白话”。理综答题,要注意用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避免丢“冤枉分”。

  特别要注意阿拉伯数字书写的规范性,不能潦草;答案要书写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电脑会无法显示;在解题时若遇到新的信息点时,不要紧张,要运用中学的知识分析,并回到课本知识中去与之联系,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它还是以前学过的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