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派出首批3名辅导员到企业人力资源部挂职

浏览 7

高校辅导员进入企业挂职,全方位搜寻企业相关招聘信息,这在全国高校中还是件新鲜事。日前,同济大学派出首批3名辅导员到企业人力资源部挂职,马林海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马林海是同济大学赴企业挂职的第一位辅导员。目前,他刚刚结束在华润置地上海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挂职。2个多月的时间,他参与了人力资源部所有日常事务性工作,熟悉了企业的招聘流程,还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对人力资源经理人的培训,获取了企业招聘计划、考核方式、选才标准等大量“内部资料”。

  “收获很大。”马林海说,“我在学院主要负责学生就业,以前对企业的招聘并不了解,学生前来做就业咨询的时候我只能谈一些理论,这次挂职将大大提高我帮助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也可以提供借鉴。”

  进企业挂职,只是同济大学拓宽辅导员培训体系的一个方面。除了组织辅导员参加教育部、上海市的各类辅导员培训,同济大学近年来不断创新辅导员培训形式,在校内培训的基础上,还把辅导员派到西部贫困地区支教以及送到国外学习和考察。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锦明说,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辅导员,经历单一,知识面窄,工作起来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为了使辅导员具有开放的胸襟和心态,了解国情,磨炼意志,开阔眼界,学校对辅导员培训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从2002年开始,同济大学先后在甘肃定西和四川宜宾建立校外辅导员培训基地,每学期选派5名左右新留校辅导员赴西部地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和支教。几年来,共有12批50多名新上岗辅导员参加了锻炼和培训。辅导员们与农民同吃同住,为当地学生授课、作报告,深入企业和工厂,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撰写考察报告。

  同济汽车学院辅导员曹雪锋,6月份刚从定西通渭县常河中学支教归来。去年7月才进入辅导员队伍的曹雪锋,谈起这段经历非常感慨:“以前我们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时,会感觉到经验不足,通过支教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学生,提高了我们和不同学生沟通交流的本领。”

  在着眼于国内多层次培训辅导员的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辅导员,同济大学还积极创造条件选送辅导员出国交流培训。从2002年起,学校借助“985工程”一期建设平台,投入专项资金45万元,打造辅导员队伍建设平台,共选派30余名辅导员赴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交流培训。

  目前,借助“985工程”二期建设平台,同济大学准备投入150万元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正在启动新一轮的辅导员国际培训计划。

  编后 有见识才有优势

  目前,高校学生辅导员大多是学生毕业后留校走上岗位的,其好处是能够贴近学生,有较多共同语言,但弱点是阅历短浅、社会知识面不宽,做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底气不足,很难让学生敬佩和信服。同济大学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和岗位要求,在辅导员培训问题上,创新思路,舍得投入,让他们到企业挂职,到农村支教,到国外考察,使他们受到了教育,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由此也就形成了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底蕴和优势。同济大学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