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复旦、交大、港大招生考试“撞车”事件成为近日学生和老师热议的话题,他们纷纷担心,此类尴尬事件是否会在之后的自主招生面试中再度重演?优秀学生被允许“脚踩多只船”,是否挤占了其他考生享受招生优惠的机会?“自主招生”成“各自为战”,是否背离原来的初衷?周刊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不少中学的校长和学生,倾听来自第一线的声音。
现象:三周连轴转吃不消
“从元旦以来,我每天都处于精力透支状态,连续10天都在自主招生考场上连轴转!”说到近期的自主招生选拔考试,上师大附中的小韩显得身心俱疲,本周末,他又将踏进财大自主招生的考场,继续为各“提前入场券”而奋斗。
“以往,我每天晚上11点左右就睡觉了。而现在为了自主招生的额外复习,往往要到深夜12点、1点才能休息!”小韩的语气中透着疲惫和无奈。“为了这些额外复习,我耗费了大量精力,实在有些吃不消了!”小韩说。
既然如此辛苦,为何学生都非要上竿子“自讨苦吃”呢?大同中学的小王说起了不少学子的心声,他为记者算了笔帐,复旦、交大两将自主招生的人数由300人增加到500人,在加上虚拟录取的人数共达到1000余人,占到两校招生总人数的一半。“如果我们不去争取参加这些考试的话,那凭高考进的机会有多难,可想而知!”小王对记者说。
建议:一:能否将考试化繁为简
“高校各自为战,不但反映出对自主招生认识的狭隘,对考生利益的漠视,而且对自主招生改革的推广有着很大的影响。”高考教育专家熊丙奇说,我国高校要做好自主招生改革,也需要充分关注考生的利益,并努力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学科卷面考试,不妨考虑以高校联考、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替代。如果学生参加这些考试的成绩,对于各自主招生学校来说是通用的,无疑会大大减少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对于将自主招生考试化繁为简的建议,大同中学原校长杨明华也认为,不妨邀请几所高校的教授共同命一张综合型的试卷,将参与自主招生测试的学生集中在同一天进行,将试卷分成几个模块,不计所有模块的总分,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才标准统计几个模块的分数。
市十中学副校长任其斌也认为,自主招生面试发生撞车现象表明了一些高校在招生时还没有完全做到以学生为本,在考试的总体协调和规范上仍然存在欠缺,因此,由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提前联合规划,采用同一次考试,或者在考试前协调安排好招考时间,就显得很有必要。
对于自主招生,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几年前就曾建议推行“联考制”,他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设想,就是将高考“降格”为学业能力评价测试,而将自主招生“提升”为招生选拔考试,“这样做的好处是给予学生多次考试机会,降低学生的升学风险,不致再出现‘一考定终身’的情形。”
去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5所高校自主招生实行“五校联考”,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进行考试、统一阅卷,既方便考生选择,又避免考生负担过重。卢起升建议,上海也可以借鉴北京的这一做法,甚至可以按照各校的往年招考分数线分成几个板块,如复旦、交大两校为一块,同济、华东师大和财大等高校为一块……每块采用同一份试卷,各块之间再协调好考试时间,这样大学、考生都节省了考试成本,减轻了负担,是双赢的好事。
在卢起升看来,现在已经有“板块”式联考的雏形,如高职高专层次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将高考作为学业能力评价测试,可以按考生的成绩提供不同的报考机会,给予相应的两三个或者更多‘板块’的考试资格,考生可以参加多个板块的考试,在每个板块之间有一所学校的选择。这样做,和刚刚推行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是相配套的,好处都是降低了考生的风险。”
二:能否出台自主招生统一规则
“让学生多元选择固然很好,但现在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越来越提前,学生进入高三还不到两个月,就要开始应付各种自主招生考试!”杨校长对记者说,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提前介入影响了整个高三教学秩序。“同时也影响了一批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看着周边同学纷纷获得自主选拔的机会,他们更加破罐子破摔!”位育中学副校长姚国超也深有同感。
另外,一些考生为了获得更多进入的机会,纷纷在各考场疲于奔命。对此,校长们建议,为了保证自主招生工作的有序开展,建议有关部门召集各高校召开联席会议,就自主招生事宜达成一致共识,暗地里叫劲不如进行公开协商。
例如确定自主招生进驻中学的起始时间,不少老师也提议,能够将起始时间定为寒假,这样保证高三学生有一学期完整的复习时间。另外,建议有关部门对学生选择同一层次的高校有所限制,避免学生浪费过多精力且患得患失。
三:自主招生能否突破应试怪圈
“自主招生的本义是为各校挑选出适合学校文化底蕴的学生,挑选适合学校学习方式和教学风格的学生,而不能仅仅是为了抢生源!”对此,几天来,参加了多场自主招生考试的小王颇有感触:“作为考生,我们不希望自主招生演化成一场考试大战,不是光靠学业的突击就能取得高分!”不少考生都建议,今后自主招生能否多增加面试权重,期待自主招生考试变脸,而不要让考生奔波于一场又一场拔高难度的高考。
自主招生考试怎样“变脸”,曹杨二中高三年级陆老师认为,复旦“博雅杯”就是一种不错的形式,再如,物理考试能否就出一道实验题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考核时就让学生拿出实验方案,当场演示给大学教授看,以这种方式挑选人才。另外,陆老师还认为,现在不少高校自主招生标准都大同小异,没有体现学校特色,也是导致学生盲目报考的一大原因。
对此,熊丙奇建议,能否把高校的自主招生统一放在高考之后,把高考成绩作为自主招生高校选拔学生的依据,在高考之后,每个自主招生高校可对申请者的高考成绩提出要求,然后再看每个申请者的中学成绩、特长,有必要的话,再对申请者进行面试,综合高考成绩、中学表现、特长、学校面试进行录取。
“允许每个学生可以获得多个学校录取通知书,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确认。”熊教授说,在自主招生高校完成自主招生之后,未被录取考生再填报志愿,参加集中录取。事实上,香港大学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就是采取这样的办法,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也能促进公平公正,有效降低学生考试成本,增加学生选择权。这种自主招生,实质上就把高考从考试选拔变为了考试评价。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构思发展多次高考、多次录取。
“自主招生从2003年就开始了,这么多年下来,招生的学校更多,录取的学生更多,也确实可以适当进行改革。”市十中学副校长任其斌认为,将考试移至高考之后、录取之前进行,也不失为可行的方法,从高中各校来看,都有不少学生,尤其是男生,陡然间“开窍”了,在高三下学期成绩突飞猛进,而此时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早已结束。这样的做法并非没有先例,香港大学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就是采取这样的办法,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考试成本,增加学生选择权。
另外,比之重点中学学生,名高校给予普通中学学生的考试名额仍然有限,任其斌希望高校今后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哪怕是走走过场,对于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教授认为,“平行志愿 自主招生”如此“双轨并举”是目前体制下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根本出路。复旦是最早一批实施5%自主招生的高校,并于2006年春在全国率先尝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今年新实施的平行志愿解决了社会最为关心的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问题,但是如何体现和保护各高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的自主权、以及支持高中实施素质教育,这要靠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使得高校有可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及眼光挑选符合要求的考生,这样各院校会形成自身有特色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同时也支持了中学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
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认为,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是上海高考改革的主线和方向。上海的高考改革必须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为出发点,同时也要符合考试与评价的内在要求,发挥为基础教育导航的作用。
实际上,在现代大学制度中,强调“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理念。在上海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之后,复旦和交大的自主招生改革以及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也是从高等教育的两端所进行的改革尝试,这次改革对整个高校招生体制的改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招生体制改革的“破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