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帮孩子填报高考志愿的

浏览 72

社会上流传着关于高考的一句话:六月考孩子,七月考家长,八月考钞票。填报高考志愿被称为“第二次高考”,也被称为是考家长。志愿填报得是否恰当是检验“第二次高考”成绩的标准,换句话说,志愿(第一志愿)填报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充分利用高考成绩的每一分,是建立在对填报高考志愿的高度重视和掌握报考技巧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孩子进入高中一年级后,就要高度重视对大学、专业、就业等方面情况的了解。为此,首先要根据孩子初中毕业中考的成绩估计一下孩子将来参加高考大致会考上一所什么批次的院校,是第一批、第二批还是其他批次的院校,如果能进第一批院校,比较乐观的话,将可进入什么具体档次的院校,是“211”、 “985” 还是在全国排名前10名、20名的院校?如,我的孩子在刚上高一时,根据他的中考成绩在学校排列第30名和该高中历年的高考录取结果看,我估计他上武汉大学或华中科技大学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我就很关注一些与这两所学校录取分数相当的院校,如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同时也去了解比这些院校录取分数线更高的院校的情况。
  填报志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填报得恰当等于充分利用了高考分数,填报得不恰当就等于降低了高考分数,或者说好不容易达到了更好一些的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而没有填报,就相当于降了孩子的高考分数。如果没有填报更好的院校,根据政策规定,那所学校是不会主动来录取你的孩子的。当然,最失败报考的就是志愿全部落空,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即使可以补填志愿,其录取结果的满意度也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恰当地填报志愿呢?围绕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体会:
  一、高度重视、掌握政策、早做准备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是高考结束以后的事情,现在离孩子高考的时间还有两三年,早得很呢,其实持这种观点的家长是非常错误的。虽然真正动手填报志愿是在高考后的那几天,但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科学、正确的决策是建立在丰富的信息的基础上,最基本的信息是本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政策。如,有关加分的政策,我在三年前就知道,其中有一条是湖北省侨眷高级知识分子子女可加10分,所以我在离高考两年前就办理了“侨眷证”,因为*需要较长的时间,不能等到要用的时候再去办,否则,就会错过享受加分的机会。再举一个例子,湖北省有一条政策是参加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等竞赛取得省赛区二等奖以上的考生可在考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根据这个政策,在孩子成绩较突出的情况下,可鼓励他(她)参加这些竞赛,以获取录取上的优先(我的孩子在2004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湖北省赛区一等奖,可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待遇)。

  二、收集资料、定量分析、准确定位
  在孩子高考的前两三年就可以收集有关高考的一些文字(政策等)、数字(相关大学历年录取分数等)资料,可订阅或购买有关杂志,如《求学》、《课堂内外——高考金刊》、《湖北招生考试》(高三时有些学校统一订阅)、课堂内外杂志社编写的《考生必读》,这些杂志或资料能给孩子准备高考和家长掌握填报志愿带来很大帮助,有条件的话可经常在网上了解相关信息,有不少信息都可以从网上查到,包括填报志愿的有关信息,大学的基本情况,历年不同批次院校录取分数线,录取各大学的最低分、平均分、分。高考栏目办得较好的网站为新浪高考频道(http://edu.sina.com.cn/gaokao/index.shtml)、华禹教育网(http://www.huaue.com)、 湖北教育信息网(http://www.e21.edu.cn)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