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树立信心体验应考节奏

浏览 9

一、学会缓解心理压力

  在离高考不到六十天的时间里,同学们都各自进入紧张有序的复习备考状态,自我的要求,老师的激励,父母的期望,激烈的竞争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理。所以同学们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让自己在复习备战时有一个良好的、正常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首先,同学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必要的,正如军队临战前的练兵、运动员比赛前的要训练一样。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才能在学习中积极配合。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娄考试,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态来复习备考。考试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使查漏补缺才有针对性。
  再次,还要搞好团结,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既竞争,又要友好,共同进步。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也能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某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所致。精神分析专家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卑也可以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卑中渐进佳境。但是,持久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遇到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一下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我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我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制定阶段性目标,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5、增强信心,在平时的练习中、修正错误中形成心胜的信心;
  6、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三、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1、学业焦虑往往体现在对考分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能力的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人生的价值;三是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精神上的和学习上的压力,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学习焦虑,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与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2)、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心未来的事,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
  (3)、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4)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象你所焦虑的事的最坏结果,你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2、学习动力不足也常常是苦恼的原因。一方面同学们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存(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且“乐学”,在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内存与外在的动机,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如何克服精力分散
  同学们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等现象。造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繁重、枯燥;否定注意的对象导致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的概念。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单元学习时间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单元学习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
  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涩的情绪时,同学们应该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
  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
  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明白了以上道理,同学们就能够克服在一个单元时间内注意力分散的不良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