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录取高分落榜 广州某大学坦言存在关系生

浏览 7

专业分排全省第13名,文化分高出广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62分,落榜;另一名考生,专业分排全省第29名,文化分刚好达到广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却被录取。


7月24日下午,拿着厚厚一大叠上访材料,今年的高考(Q吧)生彭怒(化名)满脸沮丧而又无奈地出现在记者面前。

确保高考公平 教育部联手多部门出“狠招”

宁夏政府要求确保高招公平 严禁搞政策外照顾

从“状元移民”看高考录取制度潜规则

彭是广州市第109中学的2008年应届考生,比他分数低被录取的另一名考生名叫宋志(化名),是他的同班同学。两人同时报考了广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粤语专业,同时参加了该校组织的术科考试和2008年全国统考。


所不同的是,宋志是他们所报考的广州×大学艺术系一名教职工的儿子,彭怒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面对这样的事,你感到奇怪吗?


奇怪的落榜


多出近40分反而没收到录取通知


彭怒说,今年3月,他和同学兼好兄弟宋志一起参加了广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粤语专业的术科考试,他的专业成绩是80.79分,在全省考生中列第13名;同学宋志成绩是77.88分,排在第29名。


6月,两人又参加了2008年全国统考。6月27日,成绩出来,彭的文化分是331分;宋是269分。两人的文化分数都达到或超过了所报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269分。


“我们都很有信心,认为录取没问题”,彭怒说,知道文化成绩后,他和宋志很乐观,认为两人都能够被报考的广州×大学录取。


7月19日,宋志如愿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但是,一直到7月23日,广州×大学高考录取工作全部结束,彭怒却没有接到该校的录取通知书。


“打电话问,省高招办的人说被学校退了档,问题出在学校”,彭怒说,家人做过种种猜测和分析,比如没有关系,没有钱送礼;一些高校艺术类招生存在黑箱操作等。


这些对于刚刚高中毕业,还只有19岁的彭怒来说实在太复杂了。


“我只认这个,上面写的都是‘择优录取’”,彭怒反反复复在网上搜寻国家艺术类招生的有关规定和他所报考大学的招生简章。


广州×大学2008年招生简章以及相关条规中颁布的录取方法是:文化分×60% 术科分×40%=总分;根据总分排名择优录取。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彭怒比宋志多出38.264分。


彭怒的理解是,如“择优录取”,那么自己应该先于宋志接到广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你认为发生这样的事合理吗?


奇异的权利


教工子弟有特别录取名额照顾


7月24日下午,根据彭怒和宋志的考生号,记者从广州×大学2008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绩查询和广东省考试服务网中,先后查到了两人的术科和文化成绩,证实了彭怒的说法。


记者随后又与彭赶到广州×大学,该校招生办负责人接受采访称,该校今年播音与主持艺术粤语专业招生计划是20人;彭怒的总分成绩排在第24名,在计划招生人数之外。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广州×大学艺术类专业是跨省招生,学校招生人数在计划之外有1%的机动预留权,这部分招生名额,学校可以在考生中自主选择。


“教工在学校工作几十年,招收(其子弟)也是应该的”,该负责人解释宋志总分比彭怒低而被录取时说,宋的一名家长是该校美术学院的一名老师,出于照顾学校教职员工子弟,宋志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总分也的确比彭怒低;但学校还是录取了他。 >>>这算什么,我知道比这更夸张的事


“我们没有违反游戏规则”,记者提出高校招生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该负责人反复强调,学校招生没有违规。


记者反复询问,该负责人始终不愿具体透露今年该校播音与主持艺术粤语专业一共招收了多少名学生;只是含糊地称在计划人数之外,“(再)招了十几个吧”。


官方的批驳


省招办称没有什么预留招生权


彭怒说,他从一些渠道了解到,今年广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粤语专业至少招收了37名考生,该校今年计划内是招20名;换句话说,招生办负责人口中所说的“1%”总数至少达到17名之多。


“学校有这么多教职工子女需要照顾?”彭怒不能接受为何教职工子女可以优先录取;更不能理解“1%”和计划外的“17”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算法,学校至少要招1700个考生才能填平‘1%’的预留名额”。


记者采访获悉,广州×大学2007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共有60多名在读学生(普通话和粤语两个专业),其中粤语专业的班级有学生33人;该校一名老师透露,2008年粤语专业班级招生人数应和这个数字差不多;具体招收学生人数可能只有到开学之后才能知道。


7月25日上午,省招生办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广州×大学今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共招收了52名考生。总分排在第24名的彭怒没有被学校录取,让该工作人员惊讶。其称,广州×大学艺术类专业根本没有1%预留名额招生权。


25日下午,记者随彭怒来到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信访处。信访处工作人员陈老师看了彭的信访材料后,当场愤然说,没有听说过广州×大学有1%的预留招生名额权;即使有,也没有哪条明文规定,这“1%”就可以用作学校教职工子弟的“人情”。 >>>气愤!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存在!


信访处当场接收了彭填写的信访材料。一名女工作人员告诉彭,考试院院长已经知道他的遭遇,考试院将对他所报考的广州×大学进行调查。


奇特的转机


学校拟申报增加名额录取投诉者


25日下午,从省教育考试院信访处出来不久,彭怒即接到广州×大学信访处的电话,邀请他次日前往该校商谈。


事情如此快出现转机,彭怒有点不敢相信,反复询问记者,“我是不是可以上大学了?”


26日,彭怒和几名亲属赶到广州×大学,招生办负责人接待了他们。


该负责人说,省教育考试院接到彭怒的投诉后,考试院和广州×大学领导都很重视;学校又重新了解了彭的简历以及专业和高考成绩;认为彭的确比较优秀,决定向省招生办申报增加招生名额,录取彭。


该负责人十天之内给出确切答复;不出意外,彭怒就是广州×大学的学生了。
■对话1


广州×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与考生对谈实录


招生负责人不知招生数


7月26日,本报记者应彭怒邀请以亲友身份随同其及其亲属前往广州×大学,听取了双方的约谈。


“剩下名额通过一些关系录取”


负责人:今日请你们过来就是谈你们反映的这个问题;你(指彭怒)反映到哪些部门了?


彭怒舅父:省院同高院都有(指省教育考试院和省纪检)。


负责人:你们反映之后考试院那边比较考虑你的情况,我们之后也详细了解你的资料,包括你的初试、复试以及高考成绩,觉得你各个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的确比宋志优秀;(宋志)是教职工子弟,当时是我们通过申请增加招生计划的,对于前15名择优录取,剩下名额通过一些关系录取;而现在你反映了这个问题,我们招生处考虑之后也决定准备录取你,通过申请增加招生名额录取你。


彭怒舅父:也就是你们准备录取我的外甥,确切的?


负责人:是的。


彭怒:那什么时间呢?


负责人:因为这些要通过一些手续,我们要向省招办申请增加录取计划,应该就是这几天,就十天之内吧,好吧?再等多几天大家都好,如果这事再继续下去,哪怕我录取你,你进来以后大家还是要面对四年,哪怕现在大家谈不妥,全部整垮,令到多录取的几个同学都没书读。


“这事再追究大家都没好处”


彭怒:我想知道粤语专业(播音)招了几个人?


负责人:按照招生计划公布是20个人。


彭怒:不是,我想知道实际招了多少个人?


负责人(沉默一会):招了多少人我都不是很清楚。其实现在讨论的不是这些事啦,现在谈的是向学校领导反映,申请增加计划,让你可以上大学。如果现在这事再追究下去,对大家一点好处都没有。


彭怒:我初衷只是想证明我有权利来这里读书而已。


负责人:我知道,我都觉得好正常,作为一个公民你有权利争取。昨天你到省考试院反映之后,省考试院领导同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我在接到电话之后也马上调出你的资料,学校在参考资料后也决定录取你,所以如果没其他问题的话你也就会是我们大学的学生了。不过为了学校声誉,有些事还得请你同你舅父帮忙,我希望暂时将此事平息。如果再有不好的影响,到时对你我都不好,哪怕我到时录取你,我都随时可以退档的嘛;不过宋志这件事的确是一个问题。


■对话2


记者与当事学生对谈实录


担心空欢喜仍不被录取


记者:同学分数比你低却被录取了,怎么看待?


彭怒:我知道他妈妈是广州×大学的员工,知道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但他(指宋志)是我在学校很要好的兄弟,这件事我不想扯进他;可(我)不知道怎么做,我的爸爸患了肺癌,妈妈身体也不好,我不能再复读,不能再给家里添加负担;一直很矛盾。


记者:家人怎么处理这个事?


彭怒:父母和一些亲戚首先想到找一些关系,看能不能进入;也找到过一个中间人,但对方要我们出4万块;家里都这个样子,我不能这么做,也不能接受通过这样的途径进去;最后我只有选择投诉。


记者:投诉现在看来已经起到一些作用,学校答应重新录取你了。


彭怒:我还是担心,怕空欢喜一场;没有进到学校,什么事都会发生。再说学校的招生负责人说希望把这个事情压下来,怕曝光了影响学校的声誉;你们能不能不报道?


记者:学校招生工作不是儿戏,不能说录就录、说不录就不录;另外可能还有和你一样遭遇的考生,他们也有进入大学读书的权利啊;学校不是一直没透露粤语专业到底招了多少学生吗?


彭怒:是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