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杭连生对如何填好高考志愿做了详尽而精彩的解说。
平行志愿仍有次序
今年填报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现行的志愿填报,可以叫做“二段多次”。二段,即第一段填报提前本科、本一、本二批院校志愿,第二段填报民本、专一、专二批院校志愿;多次,指各批次的“征求平行志愿”将在相应批次录取结束前进行。省考试院对志愿的填报办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杭连生特别提醒考生注意三点。
第一,平行志愿仍有次序。A、B、C三个平行志愿,在实际录取检索过程中,仍然是依次检索。即当考生的A志愿符合投档条件,即向A志愿学校投档,B、C志愿不再起作用;A志愿不能被投出,则再检索B志愿,B志愿仍不能投出,再检索C志愿。
第二,平行志愿中最多仅一个能起作用。如A志愿已被投出,不论录取与否,B、C志愿即不再投档。
第三,征求平行志愿适时填报。该志愿均在各批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下批录取开始前进行。考生在录取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录取动态,随时准备填报“征求志愿”。
各批次志愿如何选报
接着,杭连生对选报各批次志愿要考虑的因素做了整体介绍。
首先,在提前录取批次,院校分两类,一类是艺体类。凡符合文化和专业要求的该类考生一般都要选报,该类志愿填报要弄清楚各校各专业具体的录取原则,主要是专业成绩优先还是对专业分与相关科目文化分相加后排序录取。还要了解考生本人成绩在选报学校(专业)相关考生中的竞争力,然后再确定志愿顺序。另一类主要是军事、公安、航海等对身体、政审有较高要求的院校。这类院校的招生由于就业、收费等方面有特殊政策,报考者较踊跃。这类院校不被录取,不影响本一及以后批次的录取。
然后是本一批次。从过去若干年录取统计情况看,省内学校的录取分数排序一般变化不大。但有些外省市高校近几年报考人数常出现波动,即“大年小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招生计划相对较少,这类院校即使有些年录取到省最低控制分数线,甚至未招满计划,但实际录取考生的均分还是较高的;考生在选报这类高校志愿时,要考虑这一实际情况。列入本一录取的学校,是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考研率也较高,考生应填满志愿个数,不要轻易放弃本一可能录取的机会。
下面是本二批次。本二的录取是第一阶段录取的最后批次,一般来讲选报志愿应以稳妥为重。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本一线上落榜考生的因素,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竞争力。本二招生计划多,学校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在选报志愿时,应更多考虑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历史沿革,地域上应把视野放得更宽些。
对于民办本科志愿的选择,只要家庭经济有承受能力,考生还是应该积极选报;因为一些专科学校的取分,比民办本科还要高出不少,并且毕竟毕业时获得的是本科文凭,将来就业的竞争力会具有一定的优势。
填报志愿三大技巧
在长期的招生工作中,杭连生总结出三大技巧——“梯度法”、“呼应法”和“补缺法”。
所谓“梯度法”就是同批学校志愿或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志愿间有一定的落差。有升、降、平三种梯度法。构成梯度的主要因素有:学校的知名度、就业前景、地域差异、热门与冷门专业、收费高低等。大部分考生应该采用降序梯度法选择志愿。即A、B志愿学校优于C志愿学校,具有明显梯度。一般来讲这种志愿选报方法能增加录取机会。升序梯度法选报志愿,风险性较大,即A志愿不被录取,其他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小。但有时有少数学校,因报考者少,你的分数有竞争力时,此种选报志愿法,就会产生效果。但这种方法仅适用考分有一定优势,本批录取不了,下批录取较理想学校有把握的考生。平序即无梯度法选报志愿,适用于非理想学校不上,取不了等待下批录取的考生。
“呼应法”是针对不同批次间志愿选报而言的,所谓呼应就是上下批次间志愿要搭配合理。举两个例子说明。例一,某考生考分高出本科第一批省最低控制线20分,因分数有一定优势,所以本一志愿选择了较理想的学校。因为即使本一不能被录取,本二仍有较理想的学校可供选择。这样本一、本二不论被哪批录取,都上了较理想的学校。例二,某考生考分正好达到本一省控线,加之当年本一、本二省线相差不多(少于30分),本二中最热门的几所学校也不很有把握,因此,本一就选择了较一般的学校,争取本一能被录取。本二则选择回避最热门的学校。这样的选择如果本一录取则最理想,如果本一不能被录取,则本二在确保录取的前提下争取有个相对理想的学校。
最后是“补缺法”,考分虽未达到本一或本二省线,但考生又想上本一或本二,这样的机会是有的,因此考生可以采取补缺法,选报可能降分(破线)录取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