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传播
孝为何物?孝是否应该张扬?孝与当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是什么关系? 进入新世纪,人们对孝与日俱增的关注,使孝感学院看到了孝文化研究的紧迫。学院成立了湖北孝文化研究基地和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选配了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产生了一批回答社会急需的新的研究成果。
在极“左”的年代,孝被归入封建意识的行列。拨乱反正的日子,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孝,看到孝德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正确对待传统孝德这份历史遗产,去其糟粕,吸取精华,赋予尊老、敬老、养老优秀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意义。孝感学院研究人员与时俱进,将建国后对孝的认识演变,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分析,在国内各类媒体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多篇,应邀到省内外作了200多场次专题报告,向社会传播孝文化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3月18日,孝感学院开通《中华孝文化研究网》,当即引来频繁点击。
“孝文化要闻”、“孝文化综论”、“孝文化分论”、“孝文化创作”、“孝感孝文化”等专栏,将孝文化研究的各种成果,一一披露。许多网民跟帖说:“这是满足网上阅读的好办法。”“此举架设了孝文化研究、传播的新桥梁。”
专栏与专著
“浅论孟子的孝道思想”,“孝道德与国民素质之关联”,“传统孝文化道德观与当代道德价值观之比较”——这是今年最新一期《孝感学院学报》刊首专栏的文章。
翻开全国百强学报《孝感学院学报》,“孝文化研究”专栏,期期精彩。这个始于2003年的专栏,瞄准学术前沿,接纳百家学说,撷取研究精华,网罗了国内外孝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的最新成果,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凝聚着孝感学院孝文化研究的两个学术方阵,不经意间走入人们的视野。
《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和《孝文化研究》,几年间,孝感学院先后编辑出版的“孝感孝文化系列文集”,洋洋140多万言,被誉作“孝文化研究的开创性成果”。
就在10月15日,孝感学院集中推出了《中外学者论“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当代学者论孝》、《新二十四孝》和《孝文艺新作》四部新作,引起参加孝文化研讨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惊叹:“在全国孝文化研讨中,尚属首次。”
构想与推进
在孝感学院,有一个建立孝文化学科体系的全新构想,并有着脚踏实地的推进行动。
学院聘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任“孝感学院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并配备助手,让其传帮带;选送了一批中青年教师,到有关高校做访问学者,培养孝文化学科带头人。
去年10月31日,“孝感学院孝文化建设工程”启动,文学院、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被纳入其中;有关孝文化的学科专业与硕士点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省教育厅课题研究申报中,学院有11项孝文化研究课题获得批准;《中华孝文化史》、《中华孝文化概论》等教材编写,正在紧张进行。
去年11月,学院孝文化研究专家王问靖教授,举办中华孝文化专题讲座,用辩证、理性的语言,诠释了新时代孝文化精神,讲授新一代的孝观念——不忧、不辱,尊亲、荣亲。一时座无虚席,掌声阵阵。
院内与院外
书信感恩活动,成为孝感学院孝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5月10日,学院1万多名学生分别为家人写了一封信,“念亲恩,畅梦想”;5月13日母亲节,学院林荫道上,挂满祝福母亲的五颜六色的卡片。
感时应物,孝感学院把孝文化研究、传播的触角,伸向蓬勃发展的现实社会。 2005年重阳节,学院承办了“孝感动苍穹——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型演唱会”,孝文化的精神,在神州大地传颂;2007年重阳节,学院举办了孝文化诗词歌赋作品展,让孝德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张扬;2005年、2007年,学院连续两届承办“孝感市十大孝亲敬老模范”颁奖活动,让孝行典范走入社会。“一所大学,自觉担当精神文明传播的社会责任。这是教书育人的新探索、新境界。”省内外学界的观摩者,纷纷发出由衷的赞叹。
建设孝文化名城,孝感学院发挥智力支撑作用,拿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方案,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发展孝感旅游,孝感学院选派专家,积极参加谋划;与孝文化相关的产品生产、包装与推销,孝感学院认真为之设计。
与此同时,孝感学院把孝文化的元素,融入校园建设之中。静卧校园的春晖湖,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之意,碧波荡漾,美轮美奂;矗立校园的孔子铜像,指崇尚文化、尊师重教之向,庄重大气,蔚为壮观。
人们评价说,这是教育学子的载体,又是扮靓城市的名片,增添了孝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