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过去的一周,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浸会大学等多所香港高校在上海举行了本年度内地招生面试。面试题目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你认为中国青少年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
“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你对网上交友如何看?请分析利弊。”
“如何看待中国处决毒品罪犯?”
“中国未来面对怎样的挑战?”
“你对甲型流感的看法”等等。
【题 目】
不刻意准备
几所香港高校内地招生负责人表示:我们来上海之前,并没有刻意准备面试的题目。
香港大学考官陆炎辉教授表示,不多关注会考什么样的题目,考生也没必要猜测会讨论什么样的话题,面试的话题仅是一个载体,为的是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即兴话题,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说有,就只有英语的表达能力。
记者问陆教授:“如果你们出的一个考题,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答非所问该怎么办?”陆教授的回答是:“仍然没必要提前做准备。”他举了个例子,有一组考生抽签抽到的问题是:婚姻是否是一种责任?这对高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毕竟,他们还没有婚姻的尝试。但是,港大并不需要学生对婚姻问题有正确的理解,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对待未知事物的思维逻辑和态度。陆教授认为,“你可以说说自己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可以介绍自己的家庭,再和同一组的同学讨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你的团队沟通能力和基本的道德观念。”
【应 考】
功夫在平时
近几年,随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内地高校加大自主招生的力度,香港高校增加内地招生名额,以及欧美强化中国的招生工作,本市许多优秀高中毕业生眼下最关心的是,该如何应对面试?于是,一些培训机构常常罗列出往年面试考题,再根据新闻时事猜测本年度的考题,打出“增强面试成功几率”的招牌以吸引考生。
为此,无论是香港高校的教授,还是复旦、交大的招生负责人均表态,不必相信培训班的广告宣传。考生应对面试,只有依靠长期积累的综合能力,突击肯定不行,即便猜到考题也无济于事。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认为,有人仍以应试教育的眼光去对待面试,是行不通的,他说:“用应试教育理念去考虑现在教育改革的问题,都是此路不通。我们把面试的出题权完全交给老师,没有具体题目,只有大体原则。现在如果有专门针对我们面试搞复习班,是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