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6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高考语文试卷1

浏览 5

4月27日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葱茏 倥偬 有冲劲儿 忧心忡忡
B.囹圄 菱角 棱角分明 高屋建瓴
C.差劲 诧异 刹那之间 姹紫嫣红
D.诤友 症结 怔了半天 挣断锁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扯淡 锄* 大杂烩 大器晚成
B.销赃 翔实 头柱香 不瘟不火
C.拢络 伸张 一滩水 虎视眈眈
D.嬉笑 陶冶 蒸馏水 陪礼道歉
3.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人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父亲多年在乡镇机关任职,因此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在乡间 。
②尽忠重义备受国人推崇,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 成中华民族的忠义精神,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③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穆旦的诗成为了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 ,而穆旦作为最
杰出的汉语诗人之一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讨论。
A.度过 凝集 焦点 B.渡过 凝集 热点 C.渡过 凝结 焦点 D.度过 凝结 热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青蛙扔掉尾巴才几天,就不认识蝌蚪了,数落蝌蚪尾大不掉,自己鼓起双眼朝天,大有“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之气。
B.时下,修建豪华办公楼蔚然成风,许多单位甚至不惜一掷千金,而其中的,非央视莫属。
C.背景,这是许多中国人津津乐道而外国人却莫名其妙的东西。什么是背景?其实,说白了,背景就是权力。
D.更为精彩的是,他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萨满文化意识,移花接木地应用到实战中,可以说达到了深浅自如、表里和谐的境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关于新疆虎灭绝,罗布人告诉斯文·赫定那是近年来以虎崽的胞衣为食的蚂蚁剧增所致。他一再向罗布人询问原因,有个猎人说,因为成千上万的蚂蚁会围住小虎崽向它发起进攻,直到最后把小虎崽杀死。
对于蚂蚁杀虎的故事,曾数度到塔里木考察的杨镰先生也认为当地人的陈述绝非无中生有。他说,以前在塔里木考察的时候,他曾有意留意这种传说中的蚂蚁。它们比一般的蚂蚁略大一些,颜色奇异,在阳光下有些透明,肚子中间有一嘟噜淤血,它们在丛林中发现死尸或者动物产崽的地方就会蜂拥而至,吞噬死尸的血肉或者动物的羊水,因而许多动物产崽前都会找一个蚂蚁少的地方。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食物链,一个物种的灭亡,同时还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种的消长。很可能,在19、20世纪之交,塔里木的环境平衡被不明原因的突发因素打破,塔里木动植物食物链出现了某种不为人知的变异,蚂蚁激增,危及兽王。
新疆虎过去的主要栖息地塔里木河流域,曾经是新疆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持续干旱了200多万年之久,加上自然、人为的因素,使得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以塔里木河流域下游的罗布荒原为例,在2000多年前还是水乡泽国,其境内的罗布泊,《后汉书》形容它“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罗布泊西岸的楼兰王国是“水大波深必汛”,世居罗布泊的罗布人别是“皆水居打鱼自活”,可见当时罗布荒原是何等的草长莺飞,水荚豆肥。而当时楼兰已是丝绸之路上“七里十万家”的重镇,担负着东西方往来的各国使团商队的接待、粮食和清水供应,以及导引路线的责任。可是自从汉朝在罗布荒原进行大规模的屯田活动以来,罗布荒原的环境开始急剧恶化,楼兰王国也遭受了严峻的考验。这个曾经在丝绸之路上活跃了几个世纪的文明古国突然在人类历神秘地消失了,湮没在茫茫黄沙之中。
1934年,斯文·赫定再次来到塔里木考察时,甚至断言,“亚洲万兽过去曾出没在塔里木河中游的森林中,现在却有灭绝的危险。”探险家的观察是敏锐的,预感也是极其强烈的,在沙漠绿洲中苟延残喘所剩无几的新疆虎,在与自然、人类经过数十年的较量之后,与古楼兰一样,最终也没有逃脱厄运。与古楼兰不一样的是,古楼兰消失了10个世纪之后终于重见天日,而新疆虎别像一团迷雾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连一只野生个体都没有留存人间。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疆虎灭绝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蚂蚁的进攻致使小虎崽无法成活。
B.当地人对新疆虎的滥捕滥杀。
c.人们对塔里木生态环境的破坏。
D.塔里木的动植物食物链出现了变异。
6.下列理解与原文意思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A.“蚂蚁杀虎”是罗布人的传说,斯文·赫定对此持否定态度,而杨镰先生持肯定态度。
B.“蚂蚁杀虎”是指蚂蚁在新疆虎产崽时蜂拥而至,疯狂吞噬虎崽胞衣致使虎崽死亡。
C.古楼兰王国位于罗布泊西岸,“水大波深必汛”,自然环境恶劣。
D.古楼兰王国的消失有自然的原因,但和人们进行的屯田活动等盲目、无节制开发行
为也有关系。
7.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19、20世纪之交,塔里木的环境平衡被不明原因的突发因素打破,这不明原因的突发
因素其实就是人们大规模的屯田活动。
B.一个物种的灭亡,影响着与之相关的物种的消长;正是新疆虎的减少,使得以虎崽的
胞衣为食的蚂蚁剧增。
C.探险家斯文·赫定初次到塔里木考察时,应该还有活着的野生新疆虎个体。
D.要想确实弄清新疆虎灭绝的原因,必须找到新疆虎残存的野生个体。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侠。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问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喇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伎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庄诺。内于出,复忘之矣。羹灸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支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至或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较书,不遽见。客饲久,辄大怒垢,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于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悄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淘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洁:干净
B.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记得
C.客或访余者,刺已入 刺:名帖
D.正恐旋誓且旋畔 畔:通“叛”,违背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竹床一,坐以之
挟泰山以超北海
B.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C. 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余悄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C.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笔下的醉书斋与明代作家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非常相似,都是面积狭小,陈设简陋。
B.作者爱书惜书,从不许别人触碰自己的书籍,婢女送酒送茶时不小心碰了一下书或不小心将书打湿,必受怒责。
C.作者读书极其专注,沉酒书中自得其乐,常常是废寝忘食,甚至因为读书而怠慢了客人,真可谓书痴一个。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