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6届百校大联考语文试卷(1)2

浏览 8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1题。
超然台记 〔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yuè,煮)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背:离开 B、物有以盖之矣 盖:蒙蔽
C、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登上 D、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登:(庄稼)成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B、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 C、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 D、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1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反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本文虽以“超然”为题,但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苏轼与百姓一同粗食陋居,相安为治,可见此“超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超然,而是面对挫折的乐观和旷达,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C、作者寄情山水,怀想前辈英雄,看似超然,实则仍有建功立业之心,只不过是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罢了。 D、全文前半记叙、议论,后半才写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整散交错,行文流畅,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第Ⅱ卷 (111分)
四、(21分)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3分)
译文:
⑵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3分)
译文:
⑶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3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上片的提示,完成下片的赏析.(6分)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
上片,前两句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仿佛作者也随着浩渺的碧空和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梯。”这里没有多作说明,点到为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
下片,

16、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6分,每小题2分)
(1)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2)《劝学》中有一处的比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韩愈在《师说》中谈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时说的“______ ,______”,与此有观点相通之处。
(3)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______ , ______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而______ 的《 》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句子,则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五、(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回 首
梅绍静
你不必想象我有年轻的面庞,或一双动人清纯的明眸,即使灯火阑珊,爱人回首望我时,也会令他惊喜万分。不,我在这座青春的校园里,时常不敢抬起眼睛,只有在四处兜售青春也无人买的晨光中,我才会仰起脸来感觉属于我自己的那份儿自在。
当燕园小径上的幽草冷花也变了模样时,涌到我嗓子来的那股激动便像我过去无数次坐在沟底看马兰花儿的时候一样了。
我愿意无数次回首去看我的马兰花,它们的幽静,它们的泼辣和那种水灵灵的招人疼爱的秀气。 啃着干粮,用搪瓷小碗去舀那花下的水喝。
要再上高山,走很多干渴的路,却舍不得采下一朵来并不只是因为我对马兰怀着一种迷信。没有什么,我心里有你们水灵灵的影子。你们就会陪伴我走到另一处开满马兰的湿地。我多少次这么想过。
现在,终于能把我的这一种虔敬写出来,我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假如这也是一篇祈祷词,我的马兰会听见。
那旧历五月的天气,那黄土坡上的燥热。可是马兰!我的马兰花会在那坡底下展开另一种清凉……
它们悠悠地开,不声不响地召唤着稀少的路人。花也似水,是那么清,那么止渴。受渴的人坐在这种兰花旁,就仿佛是一种文雅的享受。花丛多么泼实!人虽稀少,经过却必坐下,坐下又必站起来,因为他们可是歇美了。
回首时想哭,也许是喜,也许是悲。这种滋味有多么难以言传,它就有多么充实。
  有好多时候,想念起那沟里的花朵,眼中心里便都不需要文字揩拭。我学会唱,唱就能盖过一切人生体验。我私下里唱的歌词才是真正的信天游。从来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背诵自己的诗,更不会带着表情在生人面前表演,我觉得所有的诗都是一次性的,在这一点上,信天游这种形式给了我悟诗的灵感。
  就这么,只宠爱连自己也感到惊讶、不知怎么就出世了的东西。好像是诗,也只能是诗,一次次在挖掘自己,使自己感到前面总有新鲜的文字。
说不清从那一天起在心里下着狠心:我要把许多好人的心灵写在纸上,这也许不能叫责任感。这种孤注一掷,似乎是所有走投无路的人共有的心态。诗人,或许就是这种人吧。
  他们的情感既软弱又坚强,他们的胸怀既宽广又狭小。
  不是任何人的典范,却能唤起许多人的共鸣。我不知自己何时是卑屈软弱的,也不知自己何时是不屈顽强的。诗行啊,请为我留下一颗心,留下几行人性,留下劫而不复的才能。我是鸟,我也是鱼,只求给我广阔的天地。
  我不幸而又幸运的,正是我拥有过这标语口号无法张贴的真正的天地。
  往前看的时候写诗,往后看的时候才写文,瞻前顾后,磕磕绊绊,我并没走多远。也许这种回首才叫真正的“不堪”。
  积攒下的稿子,多么可怜。想岀诗集欲待10年之后,而即使出了,又有几行能够流传?绝望的心理早已深入骨髓,却也无法制止自己不著一字而去“尽得风流”。
  杂志社的编辑们,给了我这种“放下架子”的机会,我觉得自己身上毫无“必须做大诗人”的重负,走起路来十分轻松。两旁的景致可以仔细观阅,陶然一阵,或者其它,都是从丰满自己出发。这种观阅本身也是对自己的超越。似乎这就是写诗的过程,似乎这种过程就是24K的金首饰,我得好好珍藏。
17、(4分)
(1)第12段中的“这种人”是什么人?
答:
(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16段中“这种回首”的内容。
答:
18、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诗都是一次性的”?又为什么说“信天游这种形式给了我悟诗的灵感”?(4分)
答:(1)
 (2)
19、如何理解文中“他们的情感既软弱又坚强,他们的胸怀既宽广又狭小”的含义?(4分)
答: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350字的赏析短文。(18分)
(1)超越的回首 ——简评《回首》的主题 思想 (2)马兰的告白 ——赏谈《回首》的表现手法
(3)灵动的诗情 ——试析《回首》的语言特色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薛宝钗(曹雪芹《红楼梦》)、王利发(老舍《茶馆》)、翠翠(沈从文《边城》)、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加西莫多(雨果《巴黎圣母院》)、桑提亚哥(海明威《老人与海》),这6个都是“新课标”要求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中的重要人物。请从中选取你最熟悉或对你影响的一个人物,填入下面标题的横线上,并结合相应的作家生平或作品内容,以“我与  对话”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