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
译文:
②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
译文:
1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沮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补注:此诗是柳宗元被再贬边远,到任柳州后所作。其堂弟时赴柳州探望诗人,后返江陵,此诗乃赠别之篇。
(1)诗歌颔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歌与上面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试做出简要评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伶官传序》)
(2)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缈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札记,学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竹 思
高洪波
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节、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在各种器皿上的图案。
中国文人中与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好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徐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衬映在苏东坡的身边,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也有不善待竹子的文人,譬如杜甫先生,他有名句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竹给予如此恶谥,而且还要动一番手脚下决心“斩”之伐之,也是破天荒的事,杜甫为何如此憎恨“恶竹”,不得面知,但他在成都的革堂前不乏修竹若干,或许是后人代植的吧?
蜀南竹海,地处宜宾,有翠竹数百亩,依山而生,起伏若海,规模亦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尤其是在高处鸟瞰,当云雾袭来之际,那种海的气势便扑面而来,耳畔似有涛声响起,如果此时有舟楫随绿浪起伏,注定是件毫不奇怪的事。
潜入竹海,同时也沉入绿海,呼吸着有淡淡清香的空气,感觉到绿色的氧气正源源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你几乎能够瞬间感到这种大自然珍贵的赐予。甜丝丝的滋味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四肢百骸,流向大脑及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而满眼充盈饱满的绿色,让你快意沉浮,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沿着印满青苔的小 径,径自游向竹林深处。
竹海中的竹子,以粗大的楠竹为主,也有苦竹、慈竹、龟甲竹及人面竹。与一位竹海作家闲聊,才知道竹子也分公母,母竹产笋,公竹则无。再细问,才知道每根竹子的每一层竹节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这竹枝若分出岔的,便是母竹,不分岔的,则为公竹。就是这么一点区分,简单,却又有大学闻。记得若干年前去安徽,在出产砀山梨的一处集市上,我无意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知识:梨如人类,亦分公母。母梨形大,且多汁甜美,公梨则逊色得多。
竹子与梨子岂止分雌雄,甚至还可能有自己的声音。近读《参考消息》,英国《泰晤士报》一篇题为《细听植物心声》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该文的副题更妙:《采花花朵哭泣,摘瓜黄瓜尖叫》,而且这项由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证明,如果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他们就能够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同时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植物不仅仅互相交流痛苦与疼痛,就像人们在医院候诊室等候看病一样,它们还互相提醒面临的危险。
杜甫曾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无意引了千年之后波恩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诗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特殊器官,越伟大越杰出的诗人越是如此,他们在倾听自己内心世界时也能倾听天籁,否则何来这千年之后的巧合?
蜀南竹海里的竹子,蓬勃旺盛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坦荡地在竹子部落里快乐成长,较之城市庭院里那些盆景般缩在墙角里的同类,委实幸运和幸福得多。当然,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也少得多,这就是自由的代价。
竹海里的竹子们,肯定是有着自己的声音的,公竹和母竹会互相倾吐爱情;嫩绿的竹笋则会呼唤雨 水和阳光;竹叶会竹枝上迎风摇曳,把大粒的露珠调皮地抖落;土层下的竹根们会串门问好,甚至会互相提醒:跟头打声招呼,别忙着开花。
竹子一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竹海里听竹,是一种人生的雅趣,也是机缘,是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此刻,当炎夏渐渐袭来时节,写下“竹思”两字,权当作异己清凉解暑散吧……
14.文章曾两次写到杜甫:第3段写“也有不善待竹子文人,譬如杜甫先生……”,后面又写到“杜甫曾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请问作者这样写的木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竹海里听竹,是一种人生的雅趣,也是机缘;是绿染灵魂透身心的一种洗濯”,这句话应如何理解?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题为“竹思”,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就竹子作了哪些思考。(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就文章内容或形式上的某一点进行鉴赏分析,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届国防科技工业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2
浏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