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我”最初在商场中看见精致华美的玻璃白菜时,感觉一见如故,后来却“不再想那玻璃的白菜”是因为 。而客人说的“做人不如白菜”,意思是 。
8、文章第九段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9、文中写到“金身不腐”的佛,其用意是:
(1) ;
(2) 。
10、第十六段说:“我喜欢他。这棵苍凉、孤独的老白菜。”从上下文看,这段话要表达的是( )。
A、“我”欣赏所有因不合时宜而遭受白眼的人。
B、“我”欣赏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原则的人。
C、“我”同情性情直率,又容易受到伤害的人。
D、“我”同情备受生活的磨难,境况孤苦的人。
11、第十七段中提到的“一个新的人种”指的是怎样一类人?请概括说明。
12、这篇文章探讨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即“我们究竟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在文中借“白菜”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请模仿这种写法(选取除“白菜”以外的一物),写一段文字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100字左右)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3)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6)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7题。(8分)
南歌子
(南宋)吕本中[注]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开封人,徽宗时为大名府帅司傒官、枢密院编修官。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吕本中离中原而来江左(即江东),在高宗驾前供职。因忤秦桧,秦桧讽御史劾罢之,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于上饶,年六十二,谥“文清”,学者称“东莱先生”。这首《南歌子》是词人流寓江左时所作。
14、词中提到的“重阳”是在农历的 。
15、词首“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的意境十分接近唐朝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韵脚相同的诗句:“鸡声茅店月, 。”
16、这首词的上阕为旅途即景,但景中处处含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对此做简要的赏析。
17、有人说,这首词不同于一般的羁旅之作,作者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7分)
琴谕
(明)宋濂
客有为予言,楚越之交恒多山。山民齐氏者,不识琴。问人曰:“何谓琴?”或答之曰:“琴之为制,广前狭后,圆上方下,岳首而越底①,被之以丝,则铿铿然泠泠然可听也。”齐氏悦曰:“是知琴也。”
一日,至通都大邑,见负筑来者,亟趋视之,惊曰:“是不类广前狭后、圆上方下者耶?”反侧视之,良久又曰:“是不类岳首而越底者耶?”以指横度之,则亦有声出丝间,复曰:“是又不类铿铿泠泠之可听耶?”遂力致其人而归,师之三年,早晚不辍,自以为尽其技也。
向之告者偶过焉。闻其声辄瞿然曰:“子习者筑也,非琴也。不然,何若是嘈杂*哇也?”
因出琴而鼓。齐氏闻之,蹙额曰:“子绐②我矣!子绐我矣!淡乎如大羹③玄酒④,朴乎若蒉桴⑤土鼓,不足乐也。予所嗜者异乎是,若鸾凤之鸣,若笙箫之间作,若燕赵美人之善讴。吾不知子琴之为筑,吾筑之为琴也。请终乐之。”
嗟夫!琴之为器,人所易识。山民乃筑当之。则夫强指乡愿⑥为君子,日爱之而不知厌者,尚何怪乎?感斯言,作琴谕。
[注]①岳首而越底:琴头象山,琴底有小孔。 ②绐:欺骗。 ③大羹:未放调味料的肉汤。 ④玄酒:兑水的酒。 ⑤蒉桴:用土块做成的鼓槌。 ⑥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老好人。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亟趋视之 (2)若笙箫之间作 (3)请终乐之 (4)山民乃筑当之
19、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楚越之交恒多山 B、师之三年,早晚不辍
C、若燕赵美人之善讴 D、吾不知子琴之为筑 E、山民乃筑当之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齐氏悦曰:“是知琴也。” (2)向之告者偶过焉。
21、听了齐氏的一番话,“向之告者”会作何感想?请展开想象,拟写一小段他的心理活动。
22、从文中可见,作者之所以作此文的目的是 。
六、阅读下文,完成23——28题。(12分)
赠黎安二生序
(宋)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①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②。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③,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④。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⑤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注] ①魁奇特起:意指新奇、杰出。 ②司法参军:官名,州府长官的佐吏,掌管刑狱治安。 ③斯文:指黎生、安生写作的古文。 ④迂阔:拘泥守旧,不切实际。 ⑤ 庸讵:岂,难道。
23、本文作者和其同时代的苏轼、 等人,都是“古文运动”的中坚。
24、作者在第三段中说 “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是因为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5、作者认为自己的“迂阔”具体表现在 。
26、文章最后所说的“择而取之”是希望黎安二生能在古文与时文、 与 之间做出选择。
27、下面对这篇赠序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文眼”即为“迂阔”二字,全文议论紧紧围绕“迂阔”二字展开。
B、第三段的议论是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
C、作者行文的意图是为了表明对世人讥笑的这种“迂阔”,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D、本文也是作者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写的,议论咄咄逼人,心中愤懑一泻无遗。
28、你能否从上文的论述中大致判断出“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试简要概括如下:
(1)
(2)
写 作 (70分)
七、根据要求作文。
节假日,都市里的我们纷纷去向往已久的水乡海滨、名山大川旅行,放松身心;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却可能并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相反,他们格外羡慕都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
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行如此?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2
浏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