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类招生,学习一两年后再分专业,这种模式如今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现。不过,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小敲小打”,选择部分院系和专业作为试点,受于各种限制,无法全面铺开。记者近日获悉,南大今年则酝酿全面打破专业限制,全部按院系招生,这在江苏还是第一家。高校招生人士表示,大类招生这种形式看上去简单,实际上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少。而家长对这种形式也有自己的担忧。
新举:南大全部按院系招生
据了解,南大是省内较早尝试按院系招生的高校,试点专业的比例也在逐年扩大,但一些院系如城资、材料等,始终没有纳入进来。据校方透露,今年该校有望全部按院系招生,目前相关工作正在酝酿之中。
课程分三大块
“学校基本确定2009—2010学年起按院系招生,与之相应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也势在必行。”相关人士表示,与招生改革相配套,南京大学将要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设置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专业准入准出分流机制”完成院系大类培养到专业培养再到多元培养的分流。
记者了解到,南大目前已经形成了本科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并在校内展开了广泛的调研工作。新方案强调两个特点,一要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二要将“刚性内容”最小化;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大体包括三大模块———通识通修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和开放选修课程模块;各模块课程间将通过制定“专业最低准入准出机制”予以串联;新方案中,四年制本科生的总学分将压缩到150个学分左右。
基础课也分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将大学英语、大学政治、大学计算机、大学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分层次,是南大此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这些通修课是本科生在接受专业教育之前必修的,建设不同层次的通修课程,就是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对基础课的不同需要,提供可选的分类分层课程模块,这对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大有关负责人透露,相关的改革方案目前学校正处于酝酿阶段,如果确定,最早将于四月对外公布。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有望于2009年9月面向新生全面启用。
难题:按院系招生,文科容易工科难
记者了解到,虽然也有其他不少高校试行按大类招生,但多数局限于少数专业,并且以经管类文科为主,像南大这样全面按院系招生的,省内还是第一家。高校招生人士表示,按大类招生看上去简单,其实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对于工科来说,要克服的障碍不少。
工科内涵复杂难分大类
南工大学生处处长吴胜红说,将专业合并、按大类招生,并不是想怎么合并就怎么合并的,必须遵循教育部的本科目录。全国本科院校最多有上千个专业,教育部经过合并后,有249个。高校要按大类招生,必须要在上级目录中找到相应的,但是事实上,有的学校当初设置院系和专业时,并不是据此设置的,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工科,不同的专业侧重点加入了不同的内容,给大类招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比如环境工程专业,主要是化工工程方面的内容,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环境科学,应该合并到哪里呢?又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由十几个专业合并而成,但不同学校的教学方向其实差异较大,有的侧重工艺,有的侧重精细化工,有的侧重合成化工,有的侧重高分子,内涵不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不同。如果都根据教育部的上级目录合并,就比较难办。比如腐蚀与防腐在南工大应属于化学工程,但是根据教育部的目录则应并到金属材料工程,显然和学校的办学方向不相符。”
南理工招办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该校主要在经管院试点按大类招生,而工科比较难分大类。拿机械工程学院来说,有的专业属于机械类,有的专业则不属于,比如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如果按机械类招生,这些专业则不好并进来。
南财大学生处处长杨军表示,该校按大类培养的是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一般来说,文科类专业前两年基础课比较容易打通培养,而工科类课程不同专业方向教学计划差异也比较大,按大类培养的难度相对大一些。
学院之间还要内部协调
南理工学生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按大类招生,还牵扯到内部协调的一个问题,学院和学院间如何平衡。有时同一个专业涉及几个学院,怎么归类?按大类招生不是简单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师资、管理、培养、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学校的态度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目前还没有大规模铺开的打算。
南工大学生处吴处长说,学校学科建制分散,也给大类招生带来困难。比如同一个专业,可能同时涉及化工、材料和土木三个学院,整合起来有困难。“比如电气、化工自动化、仪表、建筑自动化,这些专业本来一起合成自动化就行了。但是由于最初分散在两个学院,学校只能绕道走。后来我们借着组建工业大学才合在一起的。”
工科分专业,容易冷热不均
高校招生人士还坦言,工科难搞大类招生,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以后分专业时可能出现的矛盾较大。
“一般来说,文科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差别不会太大,两年后选专业时矛盾也不会大。但是工科不同,专业冷热差异大,有的就业很好的专业大家都想争着上,冷门专业没人愿意上,虽然说分专业时也要看成绩,但这给学校后期分配专业还是会带来一定麻烦。”
担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高校按大类招生的新模式,家长在赞成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
担心一:分数线会不会跟着涨?
有家长认为,一个大类里有几个专业,这些专业有冷有热,如果放在一起招,会不会把分数线一起抬高了?“打个比方吧,假如两个专业原来的分差在10分。放在一起招后,好学生都冲着里面的热门专业来报考,结果大大超过了热门专业的计划时,等于占用了冷门专业计划,是不是无形中也抬高了冷门专业分数线?”
对此,高招人士分析,按大类招生,怎样波动现在不好预测。录取分数线到底是升是降,要由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理预期决定。如果很多人认为大类招生可以给自己带来二次选择的机会,那么报的人多,无疑分数线就会升高,但假如很多考生害怕到分专业的时候成绩不行,进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么报的人少了,分数线也可能会降低。
担心二:分专业时会不会不公平
按大类招生,一般都是两年后分专业。家长们的关注点自然推迟到两年之后。虽然学校表明是根据学生成绩和志愿来分专业,但不少家长还是有点不放心。
“前两年成绩,不都是学校自己说了算嘛,比高考成绩要缺乏监督多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分专业实际上相当于高考时报专业,重要性是一样的。”有家长质疑,热门专业大家都想上,不排除会有人作假,学校如何能保证在校期间学生成绩公正无误呢?
担心三:“慢热型”学生会不会吃亏
还有家长担心,对那些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大类招生可能不太有利。“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等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必然会造成一些不适应,有些学生高考成绩很好,但上大学后调整得不好,很可能在开始的1年多里表现平平,但不能排除他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迎头赶上的可能。”有家长表示,高校的大类招生都是以前期表现为准的,无疑会让“慢热型”学生很“受伤”。
趋势:不少高校已局部尝试大类招生
据了解,按大类招生和培养,近年来不少高校纷纷进行了尝试,成为高招新趋势。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用前1年半到2年的时间统一学习基础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从国内来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最早实施这项招生改革的院校,2002年,北大有13个院系实行按院系招生,3个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首开“大类招生”先河。同年,清华大学在经管学院也试行了按“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按学院进行大类培养的人才选拔模式。在随后几年的高招中,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浙江大学等院校也纷纷试行该模式,成一时风气。而从省内来看,南财大从四年前就试行按大类培养,现在涉及19个专业,河海大学从2007年开始也在3个学院14个本科专业试行按类招生。此外,南理工、南工大等高校在个别院系进行了大类招生的试点。
南财大学生处处长杨军认为,按大类培养的好处在于,把选专业的环节推后,让学生能够在充分了解专业前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令人满意的专业。“有的学生盲目追逐会计专业,进来学了两年基础课后,发现市场前景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对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也都了解一些,反而自己要选物流管理专业了。这就是理性的选择,和高中刚毕业时完全不同。”
南工大学生处处长吴胜红认为,专业分得过细,并不利于学生今后就业,而大学教育最主要的还是打好基础,因此,宽口径、厚基础地培养人才便成为大势所趋。(作者:王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