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7

浏览 7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特点:文化异常繁荣;思想流派纷呈;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技成就世界。

  二、思想

  1、老子 ①道家的创始人,学说深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相传著有《道德经》,认为世界万物本源为“道”。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2、孔子

  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②思想:“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维护“礼”,主张贵贱有“序”;以德治民;逐步改良等。

  ③教育:“有教无类”思想,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④文化:编订和整理了《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 即后来的儒家“五经”。

  ⑤影响: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 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3、百家争鸣

  (1)形成:战国时期,各学派对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形成“百家争鸣”

  (2)局面。各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道家其次。

  (3)代表:墨家:鲁国人墨翟创立。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代表了 平民的利益,反映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的愿望。

  儒家:①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

  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宽刑薄税。他被统治者尊为“亚圣”。

  ②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法家:韩非子是代表人物。认为今胜于古,人们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