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译文:
(2)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寒食[注]
孟云卿(唐)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唐)
人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人,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大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4分)
答:来
13.写出下列空缺部分的文学常识及名句。(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___,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2)①《论语》中孔子面对滔滔江水,联想到时间过得飞快进而发表的感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京回北固亭怀古》)
③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苏武《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人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仁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凑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玩。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娘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4.我们应从哪几个层面理解文中圆明园的“哭泣”?(4分)
答:
15.十年前后,人们对圆明园的态度是否发生了改变?(6分)
答:来源:www.examda.com
16.文中第六段中“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作者连用三个问号以及句末的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为什么作者“仍感到来自心底的震撼”?
答:
(2)文章在提到作者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时,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答:
六、(l分)
18.下图反映的是某地2002年以来接受中央财政为农村贫困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拨款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4分)
拨款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拨款金额(单位:万元)
10
20
40
97
答:
19.依照给定的语境和句式仿写。(4分)
母亲的一切言行都赋予了孩子一定的精神与灵性,在无形中定格了孩子一定的品质与价值。母亲的微笑和亲吻是抚慰孩子心灵的的良药;母亲的拥抱和鼓励是 ;
。
20.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7分)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l)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但分)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括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5分)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心愿,一个自古流传下来的词,经过了久远的岁月仍不褪色。虽然早有生物学家证明人的愿望皆发自于脑,但心愿保留了下来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谁无心愿?只要我们有着一颗追求更美好明天的心,心愿便会与我们共同前进。
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