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五中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先秦部分)3

浏览 10

2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22、“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异常繁荣。据此回答23—25题
23、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24、战国时期,荀子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下应时而使之?”下列对上述引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说明当时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
C、这表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高
D、这说明战国时期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
25、下列科学技术成就,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有①我国人们对星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②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③基本确定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 ④系统说明了光影关系与球面镜成像规律(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③④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1分,共27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有歙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子于叔鱼以求直(按: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曰,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按:按田亩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
------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一个什么特点?(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5分)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3分)

(4)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2分)

(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2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