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就业率揭秘:新新媒体需哪种人才b

浏览 8

传媒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导向

有调查显示,传媒业现急需三类人才:一是上岗后就能补位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体经营管理人才;三是精通新媒体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2008年11月,中国首届媒体融合高峰论坛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召开,诸多传媒业精英云集,体现出对媒体融合人才的急迫需求。许多媒体老总当场提出用人需求、“预订”该院毕业生的就超过百名,有些新媒体甚至表示“有多少要多少”,而该院培养的首届学生只有86名。

据专家保守估计,未来3到5年内,新媒体人才和媒体融合人才的缺口在60万到80万人之多。新媒体人才急缺的岗位,不仅包括各传统媒体纷纷自建的网站,也包括发展快速的新闻门户网站、专业网站,还包括极具潜力的掌上媒体、金融机构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等未来“新新媒体”。这些单位,几乎都是盈利能力强、收入水平高、具备国际化视野、态势良好的优质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高钢教授指出,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的专业知识界限和专业技能界限都将被更大程度地突破。因此,学科的组织架构需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以保证各个专业都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新闻院校应尝试进一步打破课堂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的界限,让更多的新闻实务课程的日常教学,在仿真的媒体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虽被很多高校重视,但说易行难,学校难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缺少真正基于未来媒体形态的技术环境。说到实践环境,举个例,金陵学院的媒体融合实验室里,大三学生小张的学习内容包括参与报纸、网站、广播电视、掌媒的采编、制作甚至经营等工作。这里,“主编”“记者”实际都是学生。“记者”们平时在学校里发现有意思的新闻线索,跟踪采访后完成稿件写作,通过实验室的采编系统将稿件传给编辑小张。小张进行简要的校对和修改后,再发给“主编”和“总编辑”(由老师担当),“总编辑”再帮助学生分析、指导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全真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可以到实验室里写稿,开统筹会议,跟老师一起探讨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全真环境,学生真正提前得到了实践锻炼,也实现了他们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日后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