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能力全程基础训练卷(1)3

浏览 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33题14分,共40分)

31.(2003年春季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2 (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卷八七

回答:上述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32.郭沫若先生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试分析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

33.阅读下列材料: 来源:www.examda.com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回答:

(1)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是否能成为现实。(6分)

(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6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