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06届高三教学调研历史测试3

浏览 6

21.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德、日两国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其共同的原因在于
A.都得到大量的外国投资 B.都得到大量的战争赔款
C.都得到许多海外殖民地 D.都得到大量的海外移民
22.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包括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②美苏军事形势形成制衡
③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 ④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朝核第四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中国为促成六方会谈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24.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是指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确立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5.下列关于20世纪后半期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各国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之路,但经济发展速度很不平衡
B.印度推行国营经济私有化的政策,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C.七八十年代新加坡和韩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D.西亚各国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很大差别


第Ⅱ卷(非选择题 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计37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以卫鞅(商鞅)为左庶长,卒定(第一次)变法下令。令民为什伍(编制户口,五家为伍,两伍为什),而相牧司连坐。不告*者腰斩,告*者与斩敌首同赏。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能立户年龄而不分家的),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全家没有官家奴婢)。
——《史记》卷68《商君鞅列传》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一)年,秦之民国都言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的两个老师唆使)太子犯法,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头,乡邑大治。
——《史记》卷68《商君鞅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史记》卷87《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成效,指出变法见效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6分)
(2)从材料中可看出商鞅变法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什么基础?(2分)
(3)商鞅变法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措施有哪些?(4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