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阶段备考策略——研究性复习2

浏览 8

下面就以作文复习为例阐述研究性复习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确定专题。首先,学生提出自己在写作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加以归入补充,列出《备选专题系列表》: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一.思想内容 一.深刻


1.如何准确审题 1.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


2.怎样才算立意深 2.为什么不要拘泥题目


3.如何做到感情真挚 ……


…… 二.丰富


二.文体结构 1.怎样才算论据充实


1.如何避免写“四不象”的文章 2.如何描写事物


2.怎样开头、过渡、结尾 ……


3.材料详略的处理 三.有文才


…… 1.如何追求生动含蓄


三.语言表达 2.如何应用修辞


1.如何做到语句流畅 ……


2.如何克服“学生腔” 四.有创新


…… 1.怎样巧妙构思


2.如何突出个性特征


……


然后,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表中选出两三个最需解决的课题来研究,如果表中没有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另定课题。教师要把学生所选的课题记录下来,以备指导和检测。


第二步,展开研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要求:①研究时间为两周;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余进行专题阅读,收集与专题有关的材料,课内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撰写小论文;③多渠道收集材料,如参看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一至六册的写作单元、多功能中学生作文辞典等现存资料,到新华书店、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集所需信息,同学讨论,师生交流,请教他人等。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学习的特点;④论文要充实,能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字数在一干字以上。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展开研究工作。教学实践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学习热情,他们认真分析现状,积极查阅、搜集资料,精心选择课题,大胆设计方案,主体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三步,检测调控。学生提交论文后,教师立即举行研究成果交流会,并通过墙报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教师应该及时布置和批阅作文,掌握学生的研究效果。虽然有些学生的论文写的有理有据,但作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管经过其研究仍然未很好地解决。对此,可继续探究,以达到目标。


三、教师在研究性复习中的作用


研究性复习是课程的一种形态,要确保研究性复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体地位就决不能缺失。研究性复习是“学生带着书本走向老师”,但教师并不能被动等待,更不能当可有可无的旁观者。教师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对研究性复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热情。学习热情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感到面临高考的紧迫性,但同时对语文学习可能没有兴趣。教师必须通过一对一地心理疏导,培养师生感情。古人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充分说明师生感情的融洽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前提。


2、指导学生确定研究专题。“*者迷,旁观者清”,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最薄弱、最需要的是什么,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定下来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帮其分析现状,确立研究性复习专题;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提出一些指令性或选择性专题。如复习文言文,可提出“文言文阅读如何利用题干信息”、“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怎样把课内外文言知识结合起来”等专题。此外,教师还应对一些学生确立的大而不当的专题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切实可行。


3、辅导研究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研究的程序和方法,要及时指导学生如何去分析和研究收集到资料,但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研究”的特性,即自主探索、独立研究,不能形式化。一般说来,知识类专题学生易于解决,但题型方法类、对策类专题,有些同学可能流于形式或研究不深。如“解题后如何分析总结”是每个学生必须研究的专题,因为许多同学题目做了一大堆,但实际水平并未提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量的积累没有促成质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通过对比、分析,形成对解题完整、系统而正确的认识。另外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当的指导非常重要,这将有利于学生提高研究的质量并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性复习兴起于素质教育大潮之中,定位于高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复习形式。可以预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复习方式会愈来愈显现出其在高考备考方面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