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语文复习宜“巧”解疑惑2

浏览 7

语言表达三要义

  简明、连贯、得体,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综合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高考的重点与难点。现就考点解读、失误原因以及解题方法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简明”,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的表达效果。语言表达“简明”解题失误的原因:

  (1)语感差,不能快速判断语言运用的简明与否。(2)平时口语和写作规范意识差,不能准确地辨明语言表达的简明与否。(3)没有读懂题干的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不能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去审查不简明之处。(4)虽发现不简明之处,但由于词汇贫乏,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进行替换。(5)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整洁。因此,要加强训练,提高辨识冗余语言的能力和提高消除歧义的能力。

  二、“连贯”,指意义和结构的贯通,内容和组织形式上的关联一致。具体要求是:(1)活题要统一。(2)首尾要照应。(3)过渡要自然。(4)顺序要合理。(5)衔接要自然。

  语言表达“连贯”失误的原因:(1)语言基础知识差,语感不强,不能准确地把握整个语段的语意,理不清思路。(2)没有很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行文特点,不能理出语段的脉络。(3)不能及时准确地进入角色,从而在具体语境中定位选句,找不到解题角度。(4)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糊里糊涂“跟着感觉走”。于此,针对上文所列的那些“连贯”的要点,加强训练,提高调整语序的能力和提高前后句子的衔接能力。

  三、“得体”,即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具体情境条件)。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文体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类属于书面语。语言得体要注意几点:(1)无论书面语还是口头语,形式要服从表达的目的。(2)据对象差异调整语言。(3)根据场合不同调整语言。(4)根据表达方式不同调整语言。

  语言表达“得体”失误原因:(1)语言积累太少,谦词敬词混用。(2)分不清不同文体对有关词语的不同要求,分不清口头语和书面语,分不清褒义和贬义。(3)不能进入角色,根据不同场合选用不同词语。(4)平时口语交际和写作,语言运用目的性差,不注重表达效果。于此,要加强记忆、加强训练,提高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诗歌鉴赏要抓“诗眼”

  复习方法: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和答疑的形式。

  问:诗歌鉴赏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成主客题,对考生的要求也由被动鉴赏变成了全方位的主动鉴赏。考生一是不知道答什么,二是不知道怎样组织语言表述。这与考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关,所以对考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问:如何去捕捉诗歌的“诗眼”?

  答: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话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要捕捉“诗眼”,首先是看诗中使用的动词,因为它的表现力,在诗中传情达意最为活跃。如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中题目里的“喜”字,它烛照全诗,使全诗呈现出一片亮色。其次是关注诗中的形容词,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名句中的“绿”字,色彩鲜明,储满诗意,让人自然联想到江南的明丽春色和盎然生机。当然,捕捉“诗眼”有时还要留意诗中用得巧妙、精当的数量词或某些虚词。

  问:如何把握诗歌意向所传达的感情色彩?

  答:意象不同于自然物象,它浸染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我们常常从意象色彩的明暗、色调的冷暖、力度的强弱,以及意象的枯荣、丰瘦、满损等几个方面来体会,辨别诗人的感情倾向。一般来说,色彩鲜明,色调暖和,情绪热烈,诗中有画,表达了诗人对江南之春的深情眷恋。

  问: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

  答: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专家学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不过,从近年高考试题中所涉及到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想像、象征、对比、夸张、通感等。

  问:诗歌鉴赏试题的答题有具体方法可以遵循吗?

  答:有,一般说来,诗歌鉴赏试题的回答应该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步骤。如对“诗眼”的赏析,首先应回答“诗眼”是什么,接着回答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最后回答它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