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高考已经成为过去,2007高考正在向我们走来。我校学生底子薄,我们全体师生一直在负重前进。鉴于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采取“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和“复习—新授—巩固”的课堂模式。为专题为单位,以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以基本能力为目标,力求把复习内容“由薄到厚”,“由零散到系统”。为2007语文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第一轮复习进度安排。
在开学前,确定整个复习的大框架,每个月的25号又细化下个月的复习内容。每周二晚讨论下周授课内容。具体安排见附表。
二、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1、及早思考,明确到人。在开学初就明确了各个专题的具体责任人,要求责任人及早思考,深思熟虑,形成草稿。
2、具体智慧,完善学案。在授课前一周,将草稿发到每个教师手中,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案。
3、统一行动,重视个体。在周二备课组会议上,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最终讨论确定正式学案。但由于文科与理科学生实际不尽相同,不同班级之间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还特别重视个体差异,要求所有教师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
4、学案确定后,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做好预习。
5、学案一般包括典型例题、知识讲解、课堂巩固练习、课后巩固练习四部分。课后巩固练习主要是针对知识讲解的内容来命题。
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采取“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
我校学生底子薄弱,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对此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我们语文第一轮复习起点不能高,容量不能过大。与其在高空作业,不如踏踏实实地给学生一些东西。因此我们采取了“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把知识全面的给学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实实在在的。
(二)、构建立体式复习体制,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知识、方法、能力层层推进。
说实话,我们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是不高的,而且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复习中抓一个“实”字。要求“实效”,就必须实在的工作,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构建立体式的复习体制,让学生时刻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当然实在的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求的高效,因此我们先行实基础,再点播方法,最后才提高能力,层层推进。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并不可怕,高考并不可怕。来源:www.examda.com
(三)、处理好复习中的四个问题,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以实效为前提。
1,课堂力求做到精致化。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要敢于取舍,重点问题舍得用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提高学生必需的能力。
2、讲练比例要科学。第一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堂堂做”,这些都是不好的做法,这样都不利于学生的提高。我们确立了教为考服务,以考促教的策略,,合理分配好讲练时间。
3、学生主体作用要明确。课堂中有的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过多的板演,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老师的惰性行为。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一个原则: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中去。
4、讲评的方式要高效。学情抓不住,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我们要求教师做到评前认真阅卷,具体分析,评中归类,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助”的办法,让学生讲方法,析错误,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
四、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以“本”为本,注重延伸拓展。
我们的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东西,掌握的比较差。特别是文言文,很多学生再回头看的时候,感觉到很陌生,而且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跟课文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确定了以“本”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课本,并注重向课外的适度延伸,力求课本与高考的要求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