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生社交和打工增加社会经验很必要

浏览 7

社交VS打工 增加社会经验很必要

  “90后”的“象牙塔”装进了更多丰富的元素。社交、打工,也将伴随他们未来4年的校园生活。

  社交:考驾照、赶饭局

  “老师,我周二晚上选好课以后,想周三请假一天,因为我要考驾照”。晚上7点15分,汪一进入复旦大学18号楼3楼最尽头的一个宿舍,新生小林就提出了请假要求。话音未落,同宿舍的小叶也要请假,她请的是一个“晚饭假”——“我保证晚上回来参加选课说明会”。这个暑假里,小叶通过亲戚介绍去了一家国有外贸公司做文员。学校马上要开学,同一个部门里的年轻同事们想欢送她。

  “进入大学后,学生常常会关注如何让自己的社会性更强,除了上课以外,学车、参加社会实践都是他们的生活重点。”刚刚毕业没多久的汪非常理解现在学生们的想法,“比起我5年前上大学时,现在的社会活动更多了。”

  打工:端盘子、做文秘

  晚上7点半,在上海大学2号楼三楼的男生宿舍,来自重庆的小杨正绘声绘色地给同宿舍的同学讲述他暑假里“端盘子”的故事。

  “我每天上午7点多就要起床到餐厅打扫卫生,晚上要干到12点多。我告诉‘同事们’考上了上海大学,他们几乎没人相信,因为我累得像建筑工人。”

  利用暑假打工的绝非小杨一人。一位上海籍同学找到机会到区政府里做了文秘工作,他回忆道,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大三实习学生,后来发现他才考进大学,都非常吃惊,连声说:“怎么‘90后’也进入‘江湖’了?”

  “真的体会到了挣钱的不易。”几乎每个打过工的学生都说了这句话。他们觉得,趁早接触社会并不是因为“财迷心窍”,赚钱不是首要的目的,增加一些社会经验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本报记者姜澎 实习生赵嵩

  编后

  “自高自大,目无尊长,知识浅薄,心胸狭隘,非主流……”大家关于“90后”的看法,几乎连篇累牍都是负面评价。对于这些,“90后”的大学生们很是不屑:“那些报道中的人物、现象,其实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远,根本没有普遍意义。”“我觉得那些媒体有炒作之嫌,他们反映的只是‘90后’中很小的一部分人,明显是以偏盖全。”

  对于那些批评的声音,“90后”的大学生们尽管反感,但他们都表示从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上海大学电子信息专业一位新生的话,倒是很能表现他们自信、豁达的心境——他引用了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