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的难点之二:手法之辨2

浏览 6

2.情景问题,无论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抑或寓情于景都围绕: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外,要注意小说中自然景物的作用(如烘托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例子太多,仅举一例06黑龙江等地题: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3.反语:
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06北京卷19(2)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4.人称问题:
06辽宁: 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参考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
5.虚实结合:
关于散文的线索,明线和暗线。
06高考黑龙江等地题: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恩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5分)
06高考题四川卷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首尾结合:
这个是中国的作家最常用的,也符号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而且关于文章的结尾大都带有总结的意味,称卒章显志。
06湖北高考题:
18.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7.描写的方式:
关于描写,不再详述,仅举一例:06高考湖北卷
1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综述:文章虽为手法之辨,但也就仅仅简单地梳理了一下常考的手法,还有今年考试中虽未涉及到,但是亦重要的手法(如双关等),这更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总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