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辛冠东
高考作文经过近二三年的演变,高三学生中已形成了一种审题构思立意的固定模式:随便你什么题目,只要找出题目材料中的中心词,用总分总的结构,三四个并列的段落,每个段落里用简约的例子,排比的句子来展开,而全篇思想,则很简单:是的。你出题《杂》,他答:是的是要杂;至于要先杂后专,杂中有专的话就很少有人说了。你出题《忙》, 他答:是的,是在忙:至于忙中要有休息,忙中要注意方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话就很少有人说了。显然学生忽视或无视题目给你的矛盾和现象,走“从材料中抽出一个中心词来谈”的路,指望以“文采取胜”,然而却是徒具形式,没什么实在的思想和真实的喜怒哀乐。
这股风目前正愈演愈烈,各区的模拟考中,都有较多学生走这条路。有的学校出题“苏明娟(大眼睛女孩)多年前发出了‘我要读书’的呼唤,现在在安徽大学读书的她,被赞助商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作借口,拉去三天做形象大使,她又发出了‘我要上课’的呼唤。请针对此事,谈谈你的看法。”结果许多学生抓住“传统”两字,并列展开“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的结晶,传统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命脉,传统是一个民族发扬光大的载体”,“无传统、民族就无以立身、传承;固守传统,民族就无以创新发展”。看拟会用例证、排比、对比的方法说理,实际不会针对此事说理,不会判断苏明娟到底该如何对待此事,不会思考赞助商以传统做借口错在哪里。
我想,出此题的老师,是期待着学生能作这样的分析:
1、传统没错,至今我们仍要感恩!
2、如何感恩呢?来源:www.examda.com
3、从捐助人的动机看如何回报。
这种能针对问题来说理阐明观点的能力,是现实生活中十分需要的,也是作文教学的目的所在,更是考试导向的用意所在。考生盲目地、成风地趋之若鹜,并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教师如果如此地引诱指导学生去走这条路,那将是遗害于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