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2004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考点变化主要集中在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部分,政治常识变化较小。时事政治部分要求掌握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并要求掌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变化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变化更为侧重在实践中坚持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要求。
在复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理解这一知识点还应与哲学常识中“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联系起来。
2.注意几个“不等于”。一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等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二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等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等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平等”不等于“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要明确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特别强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所要求的。5.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从近年来的高考来看,这一考点是高考重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经常涉及到。主观题多以图表材料、数字材料题出现,围绕这一考点创设情景,全面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方面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
第一,全面吸收材料所提供的信息。
第二,对材料进行现象上的概括,指出属于哪一类的现象,要力求到位。
第三,运用联系的方法,找出这些现象间的联系。
第四,透过现象看本质,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具体措施。
变化二:新增“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重大的理论突破,对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在复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依据各生产要素在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的效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生产要素具体内容包括:资本、土地、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其中资本、土地、劳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这里应注意选择题,往往要求考生能够把它们正确区分开来。
2.要明确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由我国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符合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要求。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的来说比较低,而且发展得很不平衡。这种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决定了我国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然作为生产过程前提条件的生产要素归不同所有者所有,相应地,按投入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也就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尊重价值规律的具体体现。
第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要素所有者而言,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激励要素所有者投入的积极性,更多地积累资本和有效地使用资本,也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发展。
3.要明确强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的体现。
2005年高考政治新增内容复习指导1
浏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