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高考政治热点分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浏览 7

热点材料——新闻现场

  材料一:继续稳定宏观经济政策。2006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2007年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调控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中新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要注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工夫,确保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材料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今年中央财政赤字拟安排2450亿元,比去年预算赤字减少500亿元;拟安排长期建设国债500亿元,比去年减少100亿元;拟安排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804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250亿元;中央政府建设投资总规模为1304亿元。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银行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继续控制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劣质企业贷款。

-热点分析——高考定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明确提出了2007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做好2007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和主要任务,并就200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做了具体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年来是高考备考的时政热点,今年的会议指出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当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进行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并健全发展到今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这部分内容往往能和经济常识的许多重要知识点和政治常识的国家职能及政党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重大热点问题的能力。

-理论分析——角度切入

经济常识:
  (1)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点:①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有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这就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②宏观调控的手段:对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利率、价格等杠杆的功能,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相关市场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调节资源配置。行政手段:必要时要运用行政命令、指标、指示、规定等强硬措施来调节资源、管理经济。③宏观调控的意义:有利于控制投资过热,刺激消费增长,紧缩“地根”,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2)财政政策的相关知识点: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总体目标的具体措施。它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介于二者之间的叫中性的财政政策或稳健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靠适当减少国债规模,适当增加税收,适当减少政府投资并优化投资方向来推动经济增长。材料中主要体现了财政的“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财政支出的数量、方向的控制,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国债资金投向的调整,来抑制某些方面的经济过热,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全面、协调发展。

  (3)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点: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为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积极货币政策和适度从紧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介于二者之间的货币政策叫中性的货币政策或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当减少货币发行量,适当控制货币信贷量,提高利率等手段来优化投资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以推动经济发展。银行的作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信贷规模,体现了“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注:对于以上知识点要具体分析试题材料和设问方向,针对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指出了具体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尽管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宏观调控的任务仍十分繁重,这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等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4)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优化结构,“坚持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就体现了这一点。

(注:从哲学角度分析还可以用到很多知识点,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以从微观角度比较小的切入点来考查,而不是“撒大网”,设问给出了具体运用的知识点,要求考生把理论和材料结合起来,讲清楚是怎么回事儿。这一点要好好体会。)

[政治常识]
  (1)国家职能:国家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对经济进行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2)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针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这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党的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执政理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都体现了中共的领导地位,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国家进行政治领导。

(注:运用政治常识理论知识回答相关问题,一般较为固定和简单,主要运用的知识点就是: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中共的领导、我国的外交政策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