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历史复习指导:热点问题设计精选3

浏览 7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宽再就业面,增加就业量的主攻方向。据此回答9~11题。


9.“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唐人这些反映江南的诗句,说明唐代 ①农业得到发展 ②江南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 ③存在不合理的开发现象 ④中后期战火不断 ⑤人口增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 D.③⑤


10.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工业衰退


B.劳动密集型工业迅猛发展


C.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1.罗斯福新政期间进行社会改革,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


A.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B.兴办公共工程


C.补偿农民减产的损失 D.实行工业复兴法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后的韩国社会混乱,经济困难,至1958年经济尚未恢复到1940年的水平。


1964年韩国*确定了“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开发战略”,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设备,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加工原材料,然后将大部分产品出口,以此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为利用有限的财力、物力,尽快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推行了“不均衡增长”战略,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倾斜式”投资,在发展中求均衡。建起了包括蔚山工业区在内的27个出口工业区作为“高速发展的旗手”。政府投资的60%集中在电力、公路、铁路、港口、通讯等“社会间接资本”方面。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韩国进入经济政策调整和结构转型的阶段,主要针对经济起飞阶段出现的弊端进行调整。过去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和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这时则积极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20世纪90年代韩国已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它的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电子工业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归纳韩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2)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分析20世纪60年代韩国工业化特点的成因。


(3)韩国发展的经验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


13.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政府和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措施分别是什么?主要差别何在?试分析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A 6.C 7.D 8.A 9.B 10.C 11.D


12.(1)优先发展出口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接着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 2)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欧美日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冷战时期西方企图借扶持韩国对付中国与北朝鲜;韩国国内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窄,而劳动力资源丰富;在日本的长期掠夺下韩国经济基础薄弱,国力有限。(3)第一,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韩国在发展过程中能抓住机遇,正确处理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与自身努力的关系。第二,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韩国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第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韩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13.措施:罗斯福——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推行以工代赈;里根——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差别:罗斯福通过财政扶持、货币贬值、社会福利等经济政策的运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干预;里根实行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干预,抑制通货膨胀。原因:罗斯福当政前夕美国正面临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垂能为力;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下。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滞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