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日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先后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一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迫撤出台湾,在美国的撮合下,台日签订合约,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1972年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台湾*“断交”,但仍然暗地里保持和发展着“实质关系”;三是冷战结束后,台日关系明显提升,进入全面强化时期。
(一)战后台日关系的演变
从二战结束后至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日本一直承认台湾政权是中国的“合法政权”,同台湾保持着十分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实际上,对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来说,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又一个主要支持者,并与台湾政权一起加入冷战阵营,共同发挥着美国的“反共防波堤”的作用。
1.台日签订和约,逐步恢复关系(1945年8月至1952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兼台湾总督安藤吉利在投降书上签字。当时“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的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从即日起台湾和澎湖群岛正式重新归入中国主权之下。自此,日本殖民主义者在台湾长达50年的统治结束了。国民党从日本占领者手中,接受了775个规模较大的企业,这些资财成为后来台湾官营资本的重要基础。由于当时日本被美国占领,1949年12月蒋介石逃台之前,日本同台湾完全断绝了政治和经济关系。
1951年9月3日,美英等国单独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该和约的第二条只提“日本放弃台湾和澎湖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和要求”,而不提归还中国,实际上是为“台湾地位未定论”制造法律依据。同时也是为此后美日分离台湾的阴谋制造理论根据。1952年4月28日,美国宣布《旧金山和约》生效。同一天,日本政府和台湾*在台北签订《台日和平条约》,并在台北和东京互设“大使馆”。5月5日,中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美国宣布《旧金山和约》生效是非法的,美国策动日本与台湾*缔结条约,意在把两个傀儡联在一起,构成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国人民和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2.台日经济关系发展顺利,外交关系一波三折(1952年至1972年9月)
在《台日和平条约》签订后的20年间,台日双方保持并发展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各种关系。1952年7月29日,“台湾日本经济协会”成立,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张群等人鼓吹台日合作,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政治上共同反共。此后,日本加速向台湾扩张。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日经济关系已恢复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的水平,台湾对日本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1955年台出口总额为1.23亿美元,其中对日出口为0.7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9%。据台湾官方统计,1952年至1970年日本对台投资386件,占外国人对台投资587件的65.7%,投资额为0.89亿美元,占外国对台投资总额3.962亿美元的22.5%。20世纪50年代,台湾处于以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型经济阶段;日本在经济上也处于从恢复到技术革新和设备投资的现代化阶段,双方都处于资金短缺时期。1950年9月,台日通过签订《台湾和被占领的日本之间的贸易协定》建立了易货贸易关系。从1953年开始又由易货贸易改为记帐贸易。据此,台日之间每年举行贸易会议,制定贸易计划,进行贸易,从而促进了台日贸易的发展。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双方“除了维持贸易往来之外,其他领域的经济关系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大中型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和合资等方式扩大对台湾的投资。台湾实行了“以外贸养工业”的新策略,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经济日益转向国际市场。同期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现代化逐步实现,商品出口急剧膨胀,特别是1965年以后外贸顺差成为定局,日本资本也加入了出口的行列。因此,台日经济迅速发展,且日趋紧密。整个60年代,台湾对日出口年均增长12.89%。日本对台出口年均增长21.01%。1971年双边贸易额达12亿美元,大量的日本资本涌入台湾的三个出口加工区。到1971年,日本私人在台投资为406件,9685万美元,1965年和1971年台湾还接受了日本政府的两次金额为1﹒5亿美元和2245万美元的日元贷款。在台湾,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等大企业集团和松下、日立、东芝等大垄断企业都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