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选择了物理学科的准高二的同学来说,如何应对选择物理的挑战呢?
一、提高物理的“悟性”
物理学是一门“悟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所谓“悟”就是要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上要透彻,尤其要对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有透彻的理解,对物理概念、规律内容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要有确切的解析,能够将每一个概念、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按照五W(what/why/when/where/how)的原则,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转化,但机械能总是保持不变。 这句话很抽象,很平面化,我们要能够问自己: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功等于什么能的增量——机械能;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什么能的变化—重力势能的减少;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什么能的增量——动能。这样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完全接轨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今后只要是涉及到功能问题,把这张网张开,一切尽在其中。
为什么有些同学悟性高,学物理不吃力呢?因为他们勤于思考,一个新知识的出现总要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处理?他们联想能力也比较强,总能将新东西与头脑中原有的旧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这样新旧知识的异同就一目了然,自然对规律的内涵和外延都理解得较透,这实质上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即在原有的知识树上不断伸出新枝,长出新叶。我们都十分佩服欧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人的核心能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这种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源于他们的兴趣和思考,他们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思考得很深很透,甚至立志终身研究它,最终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具体到高二物理学习中来,我们要做到对每一条规律搞清:如何得来的?运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与相邻规律的联系?……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作业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作业“依葫芦画瓢”的做法,从每一道题中得到一点收益,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从而学好物理。
二、改进学习的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习惯直接决定学习成效,甚至决定今后一生的工作效率。物理学习中有些同学解题时从容不迫、灵活自如、简洁明了;有些同学则浑浑噩噩、步履维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切不中要害。 为什么?主要问题还在“思”与“不思”,“勤思”与“惰思”的原因,俗云:刀子越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要在物理学习中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
首先学会听课。物理课堂上听什么?这是很多同学至今未明白的问题,物理课堂上最核心的是逻辑关系,是对物理现象的剖析,是物理规律的选用和运用。因此物理课堂决不能只求结果,而应该注重过程、现象的分析,尤其要养成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像)信息的习惯,这是学习物理的关键——物理图景的描述。
其次要正确对待作业。解题是物理概念、规律的运用,解题的数量不在多,而在于每道题都有收获,因此作业宜精不宜滥,要在解题中提高分析题目的能力,在解题中“思” “悟”,学会回头看,提高自己的悟性。同时要在做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运用情景做细致的梳理,不断强化自己的网络。
再次要勤于总结。物理学习最忌“张冠李戴”,乱套公式肯定学不好物理,如电场强度的公式就有三个,他们适用于不同的电场,学习时要总结清楚;“功”的计算也有很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殊之处,学习中要注意归纳。总结的另一个作用是把书读“薄”,物理现象千变万化,但规律就那么几条,能够以规律为主线将各种现象串起来,则任何变化尽在掌握之中了,这是物理高分的不二秘笈。
最后要学会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认识、改造自然,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都蕴含着很多物理原理,例如我们学过多普勒效应,就有同学联想到“宇宙中的红移现象”,引导他去阅读“大爆炸理论”,最终他喜欢上了天体物理,考入了天体物理专业。物理成了他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