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高考状元 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需要反思

浏览 5

深圳高考(论坛)已经放榜,各科“状元”业已新鲜出炉。有关“高考状元”的各类消息在各类媒体频频出现,同时,也又到了一年一次公众热议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时候。上周,一封“致09深圳高考状元的挑战书”引起深圳教育界的关注。据记者了解,“挑战”的对象直指深圳2009年的高考文科、理科状元,而挑战选手向社会公开征集,只要是应届高中生或者在校生都可参与,比赛主题将是学校教育中较少涉及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和英语(论坛)口语。这次首例“状元挑战赛”,成为外国和中国教育体系的一次正面交锋。那么,到底状元会不会应战?擅长试卷的状元们是否真金不怕火炼?作为挑战书噱头的“发起人”又是意欲何为?

向深圳高考状元下战书

在这份“致09深圳高考状元的挑战书”上,记者看到,活动“发起人”侨外出国声称:高考成绩并非能力和学业成就的真实体现。“状元”职业无成就、哈佛拒收“状元”等诸多事实也在加深公众对“状元成色”的质疑。在“金融泡沫”让全世界接受教训的今天,也应撇除“成绩泡沫”,避免对人才选拔和个人发展产生潜在危害。

按照计划,主办机构将在8月初公开举办“挑战高考状元”活动,向社会招募8名适龄选手,与深圳文、理科状元一起参加“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和“英语口语”三种特殊比赛,最终评定单项及总成绩排名,并挑战赛的总排名前三的选手可获1万元现金奖励。

广东侨外出国人员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霍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并不讳言希望提高对自身的关注度,但在“作秀”之余更重要的是“抛砖引玉,让社会更多机构、学校,教育专家来探讨和反思高考教育制度的利弊。”

霍林进一步表示,由于行业的关系,他对于国外教育有着一定了解,也曾多次倾听众多客户谈起送子女留学或举家移民的原因。对于如何解决国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侨外并非权威专家。发起挑战状元的活动,除了希望帮助“状元”维持良好心态以及促进公众对于“状元”合理预期之外,同时也期望能唤起更多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观念和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成绩泡沫”下掩盖着哪些危机?他认为,投出这粒“石子”后,期待能激发有识之士用真知灼见掀起波澜,从而推动教改加速进行。

“挑逗”状元不影响对教育的反思

实际上,作为我国高校最重要选择人才的途径,高考制度本身及其形式多次面临社会上的质疑之声。对于这次“状元挑战赛”,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深圳教育界褒贬不一。

深圳国际预科学院院长傅腾霄比较认同“挑战状元”的做法。他表示,不可否认,在这么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在人生关键时候发挥这么好,这个“状元”确实不容易,总体上在这个阶段是成功的。高分的状元确实都是比较优秀,因此这些人要被肯定,虽然未必是非常全面,可能只是应试比较好。现在有一个长期统计,中国的状元真正在商界、政界、学术界非常杰出的精英还不多,即使中国古代状元能够青史留名的也不多。傅腾霄认为,“这个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在现行体制下,进行一个尝试,有点改革的意思。至少能够吸引眼球,对现行教育制度反思。”

据记者了解,从明年开始,广东省内都不再公布高考“状元”排名。在许多深圳教育界人士看来,状元话题炒作太多,对下一代有危害性。与此同时,一份今年5月出炉的《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中也爆出:往年高考状元在进入社会职场的成就远未达到公众预期。

“从表面的意义上看,这是对于最后一批状元的影响力价值上的婉转利用,应该说是机构自身的炒作。”深圳高考资深老师、鸿扬英语主讲人阎震认为,从深层次来讲,有隐含的内容需要解读。他分析,广大学子以及家人在触及到“状元”这个话题的时候还是敏感的,甚至是兴致勃勃的。从最近“文科状元改民族”这个事件的反应和讨论的参与上就可见一斑。其次,对于所谓“高分低能”,尤其是状元这种近乎于“考试制度的代言人”的真实能力的理解,还有着相当大的争议。每到高考结束,抨击考试制度的声音就会雄起,高考状元就要被动地肩负起某些不情愿的负担,因为他们一不小心站到了聚光灯下,想躲开都困难。取消高考状元至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对年轻人的保护。

有一些高三学生在记者走访调查中表示,“挑战状元”有着鲜明的“标题党”效果,带有着强烈的“挑逗”意味,很让人眼前一小亮。但是他们从五花八门的考题和测试中走出来,已经对任何挑战都觉得麻木了。
疑点分析

已经是佼佼者的高考生,要用什么方式进行对抗?根据“挑战书”上标明的对抗主题,是学校教育中较少涉及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和英语口语,擅长试卷的状元们是否真金不怕火炼呢?

疑点1 怎么挑战?

有人担心,挑战的这几个项目可能是深圳高考优秀学生的短板。对此,深圳大学教育系主任赵卫认为“不是短板”,这些学生都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不管是听说读写,状元们在英语上应该可以真正经得起考验,各种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方面的考验也不应该差。社交的东西也很难讲,现在独生子女政策有特定的缺陷,这和西方不太一样。

不过,对于挑战的细节,主办方向记者三缄其口,不愿过多透露,仅强调“此次比赛重在自然体现选手真实能力,因此赛前不公布比赛具体内容,不进行任何赛前培训。”

更多人士关注的是状元是否会现身。对于这个问题,不少教育人士认为不好判断,除非演绎成严肃的社会活动。如果仅仅是调侃或者挖苦,可以不理睬。

疑点2 状元会应战吗?

“只是从表面上的游戏规则看,状元应战的可能性很小。”深圳高考资深老师阎震说,当了状元了忽然一下就厚重了,甚至是沉重了,不能轻易娱乐性了,没有普通同学自由了。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的因素参与进来,相信学生和家长在一夜成名之后都会刻意选择“低调”。如果只是带有娱乐性地参与,能够剔除过多的社会影响,那年轻人参与一下在心理上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这样,还要状元参与有什么意义?

专家看法

没有知识但能力,那是荒谬的

赵卫,深圳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

这里可以大致看成一个东西方文化和考试制度的较量。如果西式教育挑战高考状元,那么我们反过来也一样可以挑战他们。现在的高中生是以知识输入为主的阶段,他们并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而思维、社交、外语能力等都是多元化的。所以即使这三个方面输了,也不能说状元不成熟。只是出题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所以我觉得挑战的意义不大。

的积极意义在于,目前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是需要受到反思反省的。但也不能说现在的方式是错的。因为中国的人才确实主要是以这个方式培养出来的。每个人大都要面对现实,不要走极端。如果说一个人知识一点都没有但能力,那是荒谬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