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心切不能乱投校 谨防隐蔽的招生骗局

浏览 6

一年一度的高招开始了,一些上线或者不上线的考生,都想在自己分数的基础上能上一个更高档次的“满意学校”。摸清楚了家长和考生的心理,一些不法教育机构开始虚假招生。显性的招生骗局基本上人尽皆知,但那些隐蔽性的虚假招生则让人防不胜防。

业内专家提醒考生:上大学心切不是错,但是,“病”急不能乱投医,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眼睛,招生旺季谨防隐蔽的招生骗局。

骗局1鱼目混珠 百变广告迷人眼

近日,反映:孩子高考(论坛)失利,自己在一些招生咨询点上东奔西走为孩子打听上学的消息。在收到的很多广告中,这位家长锁定了一家“西安×科技培训学院”的学校。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这位家长在网上搜索这家学校的名字。令这位家长没想到的是:这家学校居然在网上出现了4个不同版本。到底该相信哪一个?家长蒙了!

按照线索,记者在互联网上浏览相关网站发现:不同网站上的招生内容不同、学校名称字体也明显不同,招生电话也不同,不同网站给学生的学历类型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是学校的地址和乘车路线。

记者说话:随着招生录取工作的开始,和招生录取工作同步的一些高考骗术也出现在考生中间。面对不知名或者有疑问的学校,家长和考生自己到相关部门搞清楚。目前,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还是劳动部门审批的技工院校,这两大体系中都有主管部门,找到其主管部门询问具体事宜,是一个相对稳妥的办法。对招生广告,特别是一些自建网站、自己印发的传单,更是要倍加小心。

骗局2夸大其词 考生很难辨真伪

7月初,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报了西安金亚职业培训学院等三家学校违规招生并责令整改,要求西安市属技工院校汲取以上学校的教训,提高办学自律性,规范招生宣传,维护技工院校社会声誉,营造有利于技工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记者了解到,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报这几家技校违规宣传涉及扩大招生专业、提高办学层次,简化校名,混淆办学层次,扩大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等问题。

近期,记者发现,为了多招学生,一些目前并不具备颁发国家大专以上学历证书的高等教育机构、技工院校,往往将自己广告宣传上的“职业”、“培训”等字样简化掉,给人高职院校的感觉。甚至个别学校还盗用一些国家正规高校的徽标或者图片,以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其实,这些学校并不具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资格。

记者还发现,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或者技工院校,和公办高校类似成人教育学院的一些二级学院合作,擅自可以得到公办高校的文凭。其实,这些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高教机构或劳动主管部门审批的技工院校的学生,不参加自学考试或者成人高考(论坛),根本不可能获得学历。

记者说话:上学前先搞清楚文凭的类型。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院校(本科、高职)、民办高校(本、高职、独立学院)计划内考生,经高考被高校录取后,都可获得相应的学历或学位。其他机构的非统招的计划外学生,需参加国家自学考试或者成人高考才可获得相应文凭,其中也包括一些和公办大学合作的高教机构或技工院校的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考生选择学校时,就不会轻易听信一些机构天花乱坠的宣传。
骗局分解回归本质是关键

面对形形色色的招生和诱惑,每年都有一些考生上当受骗。业内人士说出其中的原由——很多人盲目追求学历、盲目相信别人的“社会关系”可以走高招捷径,正是这种心态,为一些不法分子虚假招生制造了生存的土壤。学生和教育机构本身,都应该回归其本质。

据了解,作为学生个体来讲,每年招生过程中有过被骗经历的人,多数是分数低想“踩高”的学生,例如二本线的学生想上一本、三本的想上二本、高职学生想上本科、计划外想上计划内,这类学生往往成了受害的主要人群。针对此类现象,前程西安公司市场部张芸认为:学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一 定要选择

和自身实际相匹配的学校,而不是一味

地好面子讲排场搞一些虚假繁荣。例如,线下学生可以上技校、高职,读完照样考试上本科;三本、二本院校学生也不一定比一本院校学生差。所以,学生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采访中了解到,不同批次的高校、高教机构、技工院校肩负的使命不同,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各类学校在诚信办学时,也需要回归其本质。

记者说话: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中实行严格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防范和治理体制外招生,严打招生诈骗。政策规定:绝不允许中介机构招生、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的事情出现。如果有以这些名义招生的,基本可以断定是招生陷阱。考生切记: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的学校,考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回归本质。教育机构也同样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