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流失还是全球化趋势使然?
6月初,84万人弃考的消息成为众多媒体热议的焦点。而这84万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主动放弃高考(论坛)选择出国留学而备受瞩目。
高考成绩公布后,坊间对广州多年没出高考状元的解释很简单——“状元出国了”。人们也不时听闻重庆等地个别学校整班几十名学生同时出国上大学的消息。对此,业内人士了然,业外人士哗然。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两到三成,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一成多。
事实背后,是人们对国内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模式的反思,以及对“洋高考”可能带来人才外流的隐忧。 文/图本报记者李颖
7月7日下午4时多,杨振业刚刚上完这天的出国前培训课,心情放松。一个月后,他将站在异国土地上开始下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这段时间,他正忙着做出国前的最后准备,听老师讲讲出入境注意事项,听学长讲讲美国大学生活。而他那颗充满好奇和探险精神的心,早已经飞向大洋彼岸。
一个放弃高考的执信学生
小杨是执信中学高三毕业生,也是84万放弃高考的学生中的一员。和正在焦急等待国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不同,他早早就拿到了美国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5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选来选去,小杨最后决定选择伊利诺伊大学。现在,万事俱备,就等8月份去美国上学了。说起这个,一向淡定自信的小杨语气中还是难掩兴奋。
3年前,他以中考物理第一的成绩进入执信中学就读。“这里高手如云。”成绩好的时候,小杨的单科成绩能排到年级前100名,不好的时候四五百名也试过。
高一时,小杨请了3个月假去了新西兰,得以看到国外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和教育模式,一时间好奇心大增,最后竟改变了他原本设定好的人生路线。小杨决定要出国。
上补习班、考托福……轰轰烈烈的出国准备工作在小杨高二下半学期正式开始。小杨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他们对国外留学程序不了解,还有对费用也比较担心。”小杨最后还是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每年两三万美元,过一两年,看看有没有机会申请奖学金。”小杨很自信地说。
即使准备出国,小杨此前也没有完全放弃高考,同时做了两手准备,“复习内容也有交叉,只是比较辛苦。”从今年三四月起,小杨陆续收到了5所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尘埃落定”。“一模”之后,他决定放弃高考。
从那一刻起,他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很多,更多的是对未来全新学习环境的憧憬。
小杨班上有40多名同学,有一些在高二时就已经出国,也有一些高考成绩不理想刚开始筹备出国的,加上像小杨这种情况的,大概有10名左右,约占全班的1/5。
大部分来自重点中学
“出国的这部分高中生,大多来自重点中学,大多放弃了高考,有的是家长期望太高压力太大,有的成绩不错但不一定能上清华北大,住校的多所以能自己照顾自己,以美国为主要目标。”广州留学服务中心出国部项目主管张国华有着相当精辟的描述。“确实比往年多一两成。”
启德教育集团数据表明,以今年6月份为例,前来咨询的高中生(包括高一到高三)咨询数据占20%,总体同比增长10%左右。英国、加拿大的预科及文凭课程项目、美国的ELS项目及社区大学等的咨询量增长较快,与同期比上涨10%。尤其是新加坡、韩国、日本、法国都有较好的上升势头,增长量达10%,而已经确定出国的高中毕业生较往年同期约增长一成。
李朱是启德教育集团总裁,有着十多年行业经验。这段时间,他的心情大好。“2006年以来就有这样的趋势,但今年非常突出。”
尽管在此前关于“留学热”的报道中,金融危机都被视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但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这与金融危机关系并不密切。与其说金融危机是点燃“留学热”的一根火柴,倒不如说是在“不可遏止”的留学趋势下新加入的催化剂。
“留学潮”从精英到草根
“中国人有钱了,中国人注重教育。”对于高中生弃考选择出国留学,李朱给出的第一个理由简单直接。
在受访的7个地区中,内地的富户最重视子女教育。有82%的受访内地富户打算送子女出国留学,在亚太区中比例。另外在未来的6个月中,内地富户将把31%的计划投资投入到子女教育上,这一比例与印度并列第一。有欲望就有市场,顺理成章。
李朱说,他有个朋友,两年前也将女儿送出国读大学。“孩子去了美国交流回来之后就不肯在国内读书了。美国本科奖学金少,一年家里要拿出4万美元,4年本科下来,总花费要100多万元人民币。家长的思想斗争很激烈,要不要拿出那么多钱,这笔钱有可能算上未来的积蓄,这样做值不值得?”
“出国读书的高中生,一般家境都不错。以美国高校为例,有名的大学一年花费约在4万~5万美元,一般的学校2万美元搞定,还有社区大学,每年1.5万美元就够了。”张国华说。
李朱说,现在高中生留学正从精英走向草根家庭,张国华对此表示认同,“现在就可以很‘平民化’”。
记者了解到,高中生出国留学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普遍,但西部城市也有不少。更有不少高中设立国际部,设立“国际班”,直接瞄准毕业出国,更是推波助澜。
此前,重庆一所中学高三“国际班”就出现了“空巢”现象。临近高考,该班29名学生全部取得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忙着办理赴美签证。
“高中留学生越来越多,侧面反映了国内大学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毕业生中,10%~15%能进重点大学,15%~30%能上一般本科,20%上大专。如果进不了重点本科,在一般大学实际上是浪费时间。”李朱说。
竞争:过去香港现在欧美
前几年,香港高校纷纷向内地高考状元伸出橄榄枝,并且满载而归,如今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到香港高校很多人是想作为跳板。香港还是在中国境内,和内地联系紧密,现在有机会,还是有很多学生愿意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去看看。”
我国高等教育专家杨东平教授告诉本报记者,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一些高中生放弃高考,根本关注点不在于年龄小不小,而在于美国SAT(即学业能力评估考试,与ACT“美国大学测评考试”,都是美国大学的入学条件之一,又是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等考试进入中国。“以前我们和香港竞争,现在是和欧美竞争。如果内地不加快高考制度改革,还会有很多优秀学生流到国外去。”
事实上,国内留学市场历年来都竞争激烈,近两年更因为国外“洋高考”纷纷进入而愈发白热化。
目前进入国内的海外“高考”越来越多。美国高考主要有ACT和SAT两种考试,到英国读本科则可先读A-level。今年4月20日,素有“澳大利亚高考”之称的WACE考试正式落户广州,成为继北京、成都等中国第四个享有该“特权”的城市。
据统计,2008年报考美国高考的中国高中生超过1万人,报考英国高考的考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而今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欧美高校由于经费困难纷纷主动出击,巡回招生,声势浩大。“不单是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特别是新一届政府也鼓励这样做。奥巴马就是留学生的后代,他们给美国带来一个新总统。”张国华说。
他们目标是做“世界公民”
如果向前追溯,这股高中生留学潮,最早是由“顶层一批人”引领的。“他们希望孩子从小就在国外贵族学校读书,他们以后的圈子就是这样一批人,可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做世界公民。”
“本科出去或者研究生(论坛) 出去读书,思维方式其实很难融入西方主流社会。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很多家长做生意,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懂得国际交易规则,拓宽就业范围。”李朱说,“这样一批人懂得全球化,将来会充当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洋高考”紧盯的对象,不仅是国内教育体制下的“尖子生”,还有综合素质全面的通才。
也难怪有评论对此表示担忧:“消耗大量公众资源培养的优质学生选择加盟国外,势必导致国内大学生源质量下降。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顶尖学生的流失,国内高校的学术科研极有可能受很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国内大学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削弱,反过来又导致对高中生吸引力不足。如此恶性循环,国内大学发展前景是堪忧的。”
来华留学生也在增加
“留学,其实是中国人在表达自身向外求发展求生存空间的意愿。即使孩子在高中阶段出国留学,能够更好地融入西方生活氛围,孩子的根也在中国,而不会‘连根拔起’。”李朱对人才回流很有信心,“中国的机会多,而人才总是趋向机会的。如果有一天中国实力超过美国,留学生就会回流。”
对于人才这种宝贵的资源,“实际上全世界都在竞争,这种竞争是双向的、多方面的。”张国华说。仅2008年一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就达17.98万人,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去年来华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20万人,其中学历留学生的比重持续上升。
“对高中生留学,没必要进行价值判断,这不是坏事。留学生越来越多,其实也是高校竞争加剧的信号。只有开放才能促进变革。关起门来是不可能发展的。留学生会不会回国?有市场就有吸引力,人才会作出自己的选择,不用操心。更多人出去,不是坏事,海外华人越来越多,对中国的好处也就越来越大。”杨东平说。
李朱还给小留学生建议。他说:“留学生的年龄会越来越小,这是有可能的,但适合不适合在国外发展,最后还是要看个人。广东学生的家长很实际,也很理性,不会跟风,掌握的信息很多。孩子在出国前要做多方面评估,包括心理和学习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