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注重对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
与2006年相比,《考试大纲》生物部分的变化体现在:2006年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作要求,2007年范围缩小,体现在成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不作要求,这样学生在复习中对于“细胞质遗传的两大特点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就不能忽视了。 另外,2007年《考试大纲》新增的考点有非特异性免疫、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这些新增加的内容,反映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学科内的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对重点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免疫、微生物工程等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章节,学生应多下功夫,以达到融会贯通。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对相关知识点从内涵和外延上、功能上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学科内的相互综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能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培养设计实验能力
近年来,对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项。由此反映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还是个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在准确提取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考虑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等,在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叙述中,要用严格规范的专业术语表达,实验结果预测要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得到的结论。学生可以通过例题解析和规范练习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
近年来高考命题以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多。此类题不仅直观形象,而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高,能较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首先要正确识别图表的含义,从中准确提取所需信息,然后进行图文转换,将所学知识与题中的背景材料相联系。
由于高考开放性试题增多,如何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简洁的文字、图表进行表达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精选出针对性、综合性强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能力、速度和规范性等方面适应高考要求。通过对解题前的思考、解题时的科学推理、解题后的反思,寻找规律,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会不断提高。
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虽然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过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指导思想一直都没变。因此尽管后期复习时间紧张,学生仍然要注重回归课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散落在课本中的各知识点再逐一梳理清楚,把遗漏的知识补上,把糊涂的概念澄清,把教材中的可考因素挖掘出来。实际上,无论什么综合题,都能够在课本中找到出处。因此学生在做题遇到新情景时,不要紧张,要注意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课本知识相联系,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达到查漏补缺、强化复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