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考生投诉湖南省教育厅发文要求省内高校照顾教职工子女。经有关媒体调查发现,湖南多所高校网站均可看到该通知,声称湖南省内普通高校教职工子女报考父母所在学校,且上了该校所在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线,可照顾录取。
其实,高校照顾录取本校子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作为一种半公开的秘密,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女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相当普遍,甚至在一些高校早年的招生章程中还明文标注了这种“内部照顾”政策。2006年东北某高校部分教职工曾因不满学校在招生中对其子女的优惠政策作出改革,集体向校方*,要求学校继续执行本校子弟降分录取政策。近年来,随着高招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监管的强化,高校子弟的“加分录取”政策被逐步调整取消。但是,来自学校内部教职工的压力,却又让高校暂时难以完全废止“内部照顾”措施。湖南省教育厅通过发文的形式将这一潜规则公之于众,自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同时也说明破除类似行业潜规则的道路依然漫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总要“先得月”。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在很多行业内部曾经都有一些针对自身或者子女的所谓“行业福利”。“石油部门烧气不要钱,电力部门用电不要钱”的俗语,便反映了这些不合理的“行业福利”现象。今天如此直接的内部照顾或许已经难觅其踪了,但是某些行业、某些部门利用自身的特权和便利为相关人等提供变相的“行业福利”,却依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出于稳定教师队伍等考虑,或者出台内部录取照顾举措,或者四处活动为本校子弟谋求好的求学出路;不少高校的教职工也把子女优先录取入本校学习,看成是一种理所应当拥有的福利。的确,相对于某些权力部门和垄断行业,高校没有其他优势和福利可言,惟一有的似乎就是可以挖掘教育资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从某种角度来看,部分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这种心态是不难理解的。然而,教育是实现阶层流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最不应该存在特权的领域。这种照顾录取的实质依然是一种特权的泛化,违背了高考(论坛)公平公正的精神。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出于某种特定需要和考虑,这种现象可能普遍存在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只能是一种陋俗,并不能作为其继续存在的理由。
当然,“行业福利”绝非教育领域独有的现象,也正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行业特权,才使人们容易产生其他领域、其他部门更甚的攀比心态和心理失衡,而这或许是彻底消除“照顾录取”之类行业福利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对于任何行业、任何领域,我们都可以通过其他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加公平公正的办法来提高其待遇和吸引力,但是绝不能拿公共权利和社会公共资源作为其“特殊福利”,伤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户华为)